新华网北京3月4日电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
2011年3月1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第5天,国务院根据党中央工作部署和人大会议审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从11个方面提出了57项重点工作和部门分工意见。
这是一份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施政路径图。
“十二五”开局之年,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各地各部门锐意进取,努力工作,如期完成了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2012年1月17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郑重宣布。
这是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复杂国内外形势下,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逾4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2%;同时,工业生产增长13.9%,企业利润增长25.4%,城镇居民收入增长14.1%,农村居民收入增长17.9%……
在世界经济增长缓慢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表现格外突出。
“中国经济发展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答卷,难能可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勇说。这是贯穿科学发展主题的一年——
2011年,在“57项重点工作”中,22项涉及宏观经济、扩大内需等经济领域。党中央、国务院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断提高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增强有效性和前瞻性,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着力稳物价、调结构、保民生、促和谐,国民经济逐渐从政策刺激型增长向内生自主增长的方向转变,呈现出增长较快、价格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势头。
一项项措施,一个个数字,彰显着经济发展的成果:
——财政收支预算圆满完成,全国公共财政收入10.37万亿元左右,增长24.8%;
——首次公开“三公”经费预算和支出,连续出台支持就业、中小企业发展和个人所得税改革等结构性减税政策;
——大兴水利,粮食总产量实现“八连增”,创历史最高水平;
——落实家电、建材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逾亿台,销售额2641亿元,增长53.1%,家电以旧换新9000多万台,拉动直接消费3420亿元;
——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3次加息,连续部署房地产调控工作……随着各项政策措施逐步落实到位,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从8月份开始连续5个月逐月回落,国民经济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
这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年——
过去一年,我国积极改造提升制造业,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推动重点行业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发展新“亮点”。从组织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到支持产业技术研发和创新,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产能大幅增长。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从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云计算等生产性服务业,到积极发展旅游、商业、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过去一年,服务业快速发展。
户籍、财政、土地、社会保障……伴随一项项城镇化政策的统筹,城镇化获得积极稳妥推进。2011年,城镇人口数量首次超过农村,达到6.9亿人。
从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到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我国进一步加强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决定着中国经济能否在阴霾的国际环境中突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过去一年,内生性增长开始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这是改革开放继续深入推进的一年——
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各地各部门统筹部署,深入推进,不断增强改革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2011年10月18日下午,北京,人民大会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军的号角,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
从加强公民道德、诚信体系建设,到增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能力,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文化的活力进一步迸发。
在经济领域,从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到继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从继续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一些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
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2011年,我国积极发展互利互惠的多双边经贸关系,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共赢的方向发展。
外贸是经济的晴雨表。2011年,我国对外贸易稳定增长,进出口总值逾3.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2.5%。同时,我国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仅2011年前11个月,中央企业境外营业收入就达到3.4万亿元,同比增长30.7%。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2012年2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讨论国务院拟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稿时指出。
“合力攻坚、奋力突破”
2011年,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对党和政府不啻是又一场重大考验——
党中央、国务院沉着应对,科学谋划。各地各部门按照既定工作部署通力合作,密切配合。
一年来,中央领导同志深入基层考察调研,中共中央、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就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文化事业等作出部署,妥善应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
“我对这一年经济社会发展是比较满意的。”全国政协常委林而达说,“总体来说,经济社会保持了非常好的发展态势,朝着‘十二五’预期目标迈进。”
一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食品安全等,多次听取专门报告、组织专题询问、开展执法检查,促进中央决策部署的落实。
一年来,全国政协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开展调研,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等召开专题协商会,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
这是一份按照时间进度和质量要求完成的答卷。
2011年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规模之大、时间之紧、任务之重前所未有。
“这是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必须如期完成。”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说。
去年年初,住房城乡建设部就代表保障性安居工程协调小组与各地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一项规模浩大的民生工程,随即紧锣密鼓在全国展开——
4月,国务院办公厅组织对16个省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展情况进行督查。
5月底,中央对地方保障房建设的补助资金全部下达。
8月,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发布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公租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金融服务。
9月底,国土资源部落实4万多公顷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
至10月末,全国保障房开工率达100%,提前1个月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这是任务最重、压力最大、困难最多的一年,也是决策早、行动快、工作推进力度最大的一年。”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彭向峰说。
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新农保和城居保试点覆盖面60%、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一年来,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各地各部门抓紧进度,统筹安排,攻坚克难,保质保量,如期完成了一批“硬任务”。
这是一份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的答卷。
为维护食品安全,4月,国务院作出持续深入整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工作部署,切实解决影响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
食品安全涉及农作物种植、食品加工、运输、经营等诸多环节。在专项整治行动中,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紧密配合,有效形成了全链条监管。
卫生部会同质检总局加强了食品添加剂标准管理、生产许可和监管工作的衔接;行政机关与公安机关紧密衔接,及时移送了一大批案件线索……
“协同配合机制日趋完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表示,专项整治工作扎实推进,有效遏制了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案件多发频发势头。
实施房地产市场调控、支持小微型企业健康发展……一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组织协调下,各地各部门强化协调配合,注重形成合力,切实提高办事效率,解决了一系列重点和难点问题。
这是一份统筹兼顾、重点着力的答卷。
“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全面审计”,是分配给审计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一重点工作的内容。
一接到任务,审计署立即行动,集中开展地方政府性债务摸底审计。
去年3月起,4万多名审计人员全力投入,至5月,即完成对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债务情况的全面审计,共涉及近2.56万个政府部门和机构、6576个融资平台公司、4.26万个经费补助事业单位、2420个公用事业单位、9038个其他单位、37.38万个项目,共计187万多笔债务。
“我们紧紧围绕中心,在事关全局的大事要事推进落实上合力攻坚、奋力突破,为中央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完善财政管理体制等重大决策奠定了基础。”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说。
保增长、稳物价、调结构、惠民生……一年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各地各部门突出重点,着力做好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重要工作,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
“从物价到房价,从宏观经济到民生工作,形势复杂,工作千头万绪。党和政府的工作抓得很实很细,落实、配合、督查,往往是一抓到底,十分难能可贵。”全国政协委员李钺锋说。
“经济越发展,越要保障改善民生”
“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
2011年,党和政府进一步弘扬“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增加就业、保障教育、完善社保、控制物价、建保障房……一年里,一系列民生指标的变化,折射出党和政府的民生情怀。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这是去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承诺。
就业乃民生之本。去年我国外部经济形势严峻,国内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就业压力极大。中央财政果断投入423亿元促进就业,制定实施“十二五”促进就业专项规划,完善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121万人,创历史新高。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既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紧迫工作。经过一年努力,我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人均月增150元左右;25个地区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整幅度达22%;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得到稳步提高。
“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部署,过去一年,不断出台新的政策措施,一张覆盖更广、标准更高的保障网络逐渐形成:
——在社会保障方面,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农保试点扩大到全国60%的县,约3亿多人;
——过去一年,500多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312万“老工伤”人员被纳入养老或工伤保险统筹;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1.99亿人,增加9600万人;
——在医疗保障方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财政补贴标准增加到人均200元;新农合参合人数8.32亿,参合率97.5%。
有增有减,增的是百姓福祉,减的是民众负担。
去年9月,新的个人所得税法实施,全国有6000万人不再申报缴纳工资薪金所得税。全国范围内,去年后4个月,因实施新税法相应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约600亿元,900多万个体工商户税负下降,平均降幅40%。
房价过高、上涨过快,让老百姓感到焦虑。过去一年,我国严格执行购买第二套住房贷款首付比例,遏制投机投资性购房,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数据增减之间,不仅反映出党和政府浓浓的民生情怀,也为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有力推进科学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委副秘书长李逸平说。
从教育到科技、人才,一年间,各地各部门致力于不断适应新要求、实现新目标——
在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上,一年里,各地迅速制定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入园难”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中央投入160多亿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为2600多万学生提供每人每天3元补助;秋季学期开始,普通高校国家助学金赞助标准提高……投入大幅增加,改革有序开展,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进一步落实。
在推进科技创新上,一年间,中央财政科技支出不断增长;大力支持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持续增强;“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成功对接,“太空之吻”世界瞩目。
2011年,刚刚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核心区加快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步伐,实现经营总收入3700亿元,同比增长21%。和张江一样,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两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在推进科技创新中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在过去一年里也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在人才工作上,一年间,我国制定了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及科技、教育等领域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编制印发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博士后事业发展等“十二五”规划,制定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工程实施方案,去年一年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数百人……
“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一系列考验和挑战,中国向世界交上了一份难能可贵的答卷。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即将在北京开幕,世界再次瞩目中国——代表委员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看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然很突出,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
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改革发展任务更加艰巨繁重。
“有去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基础,工作再抓细抓实,我相信,我们的明天会一天比一天更好。”全国人大代表李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