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北京3月8日讯(特派记者 童俊 叶海 吴晛 )过去一年,尽管有关部门“重典”惩治食品安全问题,但“瘦肉精” “染色馒头”“地沟油”等事件集中曝光,不断挑战公众心理承受力。在各种“两会民意调查”中,食品安全仍居于突出位置。
针对食品安全问题,8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作客浙江在线在北京的新闻中心,与网友一起互动交流。
食品行业重审批轻管理
在今年两会,宗庆后在多个场合都谈到了食品安全问题。
他认为,食品安全已经引起国家重视,应该是有很大的进步,但实际上问题没有彻底解决。
食品安全“制度屏障”为何屡屡被突破?他说,主要是源头产生的。因为工业发展以后带来很多污染,空气也污染了,水也污染了,土地也是污染了,土地的重金属含量也比较高了。
国家缺乏标准和预警机制,在食品生产中,很多问题都没有发现或者没有标准,就忽视了。
同时,食品行业是多头部门管理,多头部门又不管,重审批,轻管理。因为现在实行的是分段管理,比如农业部管农产品,那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管企业,那么工商局管商业流通渠道。但关键的是标准跟检测应该从一个部门出来,否则标准也在“打架”,导致检测数据也在“打架”。
食品安全标准“内外有别”
有相关数据显示,多年以来我国食品出口合格率均保持在99.8%以上,而内销食品在“多年整顿”的背景下,合格率却只有90%左右,暴露出食品安全标准“内外有别”的尴尬。
对此,宗庆后说,出口食品先海关检查,到了国外相关部门要查,进入市场还得查,不符合要求就进不去。由于出口商品监管比较严格,所以合格率比较高。
而国内存在着不少小企业,甚至有些小作坊,只以盈利为目标,监管上存在问题。尽管这些年有生产许可证后情况有所好转,但企业和有关部门的管理都还没到位。
产品质量当做企业的生命
有网友问,娃哈哈作为食品行业的龙头,是如何严把从源头到生产、销售的食品安全问题?
宗庆后说,娃哈哈是把产品质量当做企业的生命。做食品行业风险很大,要小心谨慎,因为做不好就生存不下去,都是夹着尾巴在做。
这些年娃哈哈引起了很多人才和尖端的仪器设备,都是为了提高食品的质量。
尽管娃哈哈的材料供应商都是大企业,但还是要经过认证。招标后,实地进行考察,材料检测合格后才能进库。
比如,生产果味饮料需要的奶粉,会派专人去奶粉供应商的工厂,从收奶到出奶,所有环节都要进行监督。材料进厂后,要再进行检测才能到车间,每个环节都会把握好质量关。
由于娃哈哈的质量比较安全,宗庆后笑称,自己也经常喝。
宗庆后回应“乳胶门”:都是营养物质
前段时间,有网友做了一个实验,将娃哈哈营养快线倒入一个瓷盘,一夜的时间,饮料就变成白色的胶状物。这一消息很快引起了网友关注和质疑。
访谈中,有网友问宗庆后,如何看待营养快线的“乳胶门”?
对此,宗庆后说,这其实是有些网友不懂得知识。
其实,在饮料里除了固形物外,就是水。就算牛奶蒸干了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后来娃哈哈把营养快线拿到国家级检测机构去检验,发现都是营养物质,不存在问题。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是一场全民保卫战
那么该如何解决或者防止类似的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发生呢?
宗庆后说,企业要自律,承担起社会责任,要认真地把好这个关。因为质量是是企业的生命,在食品安全当中出了问题,企业肯定是要倒闭的。
同时,政府监管也要到位。国家应该专门有机构,专门经常去检测,经常去分析,给食品这方面有个预警机制,因为它可能莫名其妙就产生什么新的问题出来了。
在今年两会上,宗庆后也提交了《关于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及建设长效保障机制的几点建议》。其中也提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加强食品源头控制能力的建设,与国际接轨,加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法规的制修订工作,加强风险交流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他说,从加强食品安全的角度来讲,这是需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来打的一场食品安全的全民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