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
据《领导决策信息》消息,1月3日凌晨2时许,北京东三环路京广桥东南角辅路因污水管线漏水导致路面塌陷出一个宽5米、长20米左右的大坑。事故发生后,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立即成立京广桥南引桥污水管抢修现场指挥部,启动预警与应急机制。
由于路面塌陷影响到东三环及现场周边多条道路的交通,交管部门迅速通过广播电台、电视、手机短信、室外信息显示屏、移动电视等5种方式,首次联合运用以上5大手段将相关信息告知北京市民,提醒出行注意事项等。许多市民1月3日一大早,就收到了手机短信预警东三环京广桥全线封闭、朝阳路附近均实行交通管制的信息,从而将路面塌陷对交通造成的影响减少到了最低程度。其中,手机短信在此次城市公共紧急事件管理中的运用,引起了包括民政部在内的有关部委关注。
1月4日,据民政部有关官员表示,利用现有的信息发布方式,突发性灾害警报常常不能在第一时间传递到人,一定程度上贻误了指挥防灾减灾的最佳时机。手机短信解决了信息传递过程中“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为在灾害来临前,第一时间将信息传播出去,民政部将在全国推广和健全手机短信预警预报机制。
目前,民政部、信息产业部、国家气象局已赴甘肃、安徽、湖南三省进行初步调研,考察当地手机短信预警机制的情况,积累各地探索出来的好经验。
信息观察员面对突出公共安全事件,信息的公开与快速传递是应急处理的关键环节。将手机短信预警机制引入到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之中,北京市并非第一个。2005年东南沿海地区的几次较大台风来袭中,一些地方政府就在台风来临之前,通过手机短信统一发布最新消息,预告台风几时登陆、登陆地点、风力,并发布一些避灾常识等,收到了较好的效果。2005年11月底发生7.5级地震的江西九江地区,也正是地方政府运用手机短信的方式向民众及时发布了信息,才避免出现更大灾情。
这些表明,建立健全应急处理系统,既离不开应急专业队伍、应急物流保障、紧急运输保障和应急响应标准化系统,也离不开以应急通信保障为核心的预警机制。借助手机短信这个日渐普及的传播手段发布公共安全事件预警信息,凸显了电信部门在建立预警机制,发布预警信息方面的特殊作用。
据粗略统计,目前我国手机用户数量已近4亿。随着手机用户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地区已经开始重视手机在大范围传递紧急情况中的作用,通过手机短信在第一时间将突发性灾害警报传递到个人,应当成为城市建立健全城市突发应急事件处理中信息传播不可或缺的一环。以民政部酝酿推广手机短信预警机制为契机,各地都应及早行动,抓紧落实,以应不时之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