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与杭州馆的“滴水不沾”不同,同样是展现江南水韵文化的浙江馆,场馆内却真真切切地四处荡漾着水。从古镇沟渠到“青瓷巨碗”,无处不在的水世界,让浙江馆成了所有世博场馆里水最多的地方。昨日,本报记者率先进入正在建设中的浙江馆,提前为你揭开浙江馆中的奥秘。
走进浙江馆你要看什么?
浙江馆总面积超过500平方米,分前、中、后三厅。
“竹立方”:整个浙江馆的外围是由竹子包裹的,从外面看起来仿佛是一个竹海中的江南。但竹子并非真用毛竹,而是用钢制的模板来替代。
前厅:前厅的奥妙主要在墙上,其中一面墙是长16米、高4米的弧形视频墙,用以播放“最浙江家庭”的视频,通过展现浙江不同家庭在30年时间里所经历的变迁,反映出浙江30年来的发展与活力。
中厅:作为展馆的主体部分的中厅,位居中央的直径达8米的“青瓷巨碗”将会展现其震撼的视觉效果。在10分钟的时间里,“河姆曙光”、“良渚筑城”、“西湖揽胜”、“天下粮仓”、“跨海天路”、“衣被天下”、“诗画之路”、“钱江潮涌”、“城乡同创”、“茶香悠远”十幕实景,将用独特的手法在“青瓷巨碗”一一展现。
后厅:通过14个“镶”在墙上的小碗,通过投影仪播放的画面,集中展示浙江11个地市的风貌。
“钢皮”古建筑演绎现代故事
青石板、老房子,小桥蜿蜒、细流涓涓,触目皆江南......尽管还处于施工阶段,但昨日,刚一脚踏进浙江馆,就立即被一种浓郁的江南味道所吸引。这还仅仅是整个浙江馆的前厅。虽然前厅的主要看点,“弧形视频墙”还没有打上灯光,未能展现出最佳的影视效果。但仅仅青石板路一侧的江南古建筑,就让人遐想不已。
只是,这些由木头制作而成的古街小镇,外表却都包了层明晃晃的“钢皮”,行人甚至能从建筑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让人有些费解。
“钢皮是我们特意设计的,不然就和其他场馆的古建筑没什么区别了。现代人的影子印在江南古镇的建筑上,将历史和现代的江南结合在一起,在古镇演绎现代的故事,这才是我们要达到的效果。”正在现场察看施工情况的浙江馆总设计师——中国美院公共艺术学院院长杨奇瑞一语道出了其中的寓意。
“青瓷巨碗”里的水样江南
还未问世时,浙江馆中厅巨大的“青瓷巨碗”就早已被人所熟知。但这么大的巨碗是怎么造出来的?这个大碗里都有些什么东西呢?
“浙江馆是所有世博场馆里水最多的地方,光是青瓷巨碗里就要装6吨水。”介绍“青瓷巨碗”时,场馆建设机械方面的负责人陈元元正忙着指挥工人在碗里填泡沫。用他的话来说,这是在给巨碗“减轻负担”。“如果按照‘青瓷巨碗’的体积,全部装满水,可能需要30吨左右的庞大水量,但考虑到巨碗本身的承受能力,我们会在碗底填上泡沫,只有上面一部分蓄水。”陈元元称,尽管这样,直径达8米,装有6吨水的“青瓷巨碗”也足够映出波光粼粼的浙江美。
“巨碗的原型是莲口碗,我们从考古学上找出依据,根据真碗比例放大,再设计成现在的样子。”杨奇瑞称,巨碗包含的意义很多,可以是西湖的湖面,可以是江南的水韵,同时,这只“碗”也象征着养育了浙江人民的山山水水,表现了浙江人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无限的空间这一意境,“另外,青瓷碗象征着浙江悠久的历史文化。”
工作人员介绍,“青瓷巨碗”不仅蕴意众多,就连它的“身世”也十分复杂。“巨碗由内芯和外壳两部分组成,内芯是从河北定制的,而外壳则是在浙江本土生产的。”为了方便运输,巨碗内芯平均被分割成了3块,而包裹在外面的外壳,也同样分成了3块。“组装的难度很大,单单这项工程,就花了足足一个月时间。”
在“青瓷巨碗”边一处不大的空地上,摆放着很多江南房子的模型,工作人员称,那就是乌镇的“微缩版”。“这个“乌镇”很快就要被装到碗里去了,与它一起装在碗里的,还有杭州湾跨海大桥等模型。”
“根据需要,这些模型可以自动升降,不需要的时候,就会没入水中,再露出其他模型。”令人吃惊的是,体积巨大的模型从水上沉到水下,碗里的水位却最多只会上升5毫米。“模型都是网格的钢板制成的,只不过网孔比较细,远看是发现不了的,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模型升降对水位的影响。”陈元元笑着泄露了“天机”。
80人可同时看到“青瓷巨碗”
除了布局紧凑,创意曼妙,在浙江馆中,游客观赏的方式也是别有新意。在位于一楼的前厅后面,有一段台阶通往二楼的中厅,但工作人员称,这只是施工工人上下的通道,场馆建成后台阶将被封闭。那么,参观者怎么从前厅到中厅去观赏“青瓷巨碗”呢?
奥秘就在巨碗的四周。原来,围绕巨碗的是一个巨大的环形升降台,游客从前厅参观完后,可以直接通过升降平台到达二楼的中厅。升降台上可以同时站80到100人,参观者在进入中厅后,就可以围绕在青瓷巨碗碗底的周围,站成一圈,升降平台一升上去后,80个人可以同时在第一时间看到“青瓷巨碗”。“80个人同在一刹那看到巨碗,效果无疑是最震撼的,而且每个参观者都有一个很好的参观角度,视线不会被别的游客阻挡。”陈元元说。
另外,中厅同时工作的13台投影机,可以将所有在升降台上游客的图像投影到碗壁上。“这样才是真正的人与景观融合,会让参观者更加觉得身临其境。”
4月15日,浙江馆就要试运营了,在中国美术学院公共空间艺术系景观装置工作室主任郑靖口中,一个惊艳的浙江馆即将展现在人们面前。
杭州日报记者陈炜上海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