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07日讯1915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被认为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参与世博会最成功的一届,也是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一届:中国参展产品获得1211个奖项,其中大奖章57枚,在参展国中独占鳌头,让世界惊叹。
中国成功参与这届世博会,离不开被誉为“中国世博事业第一人”的青田人陈琪。近日,陈琪先生的侄子、现任西班牙华人总会会长的陈渔光先生,在青田县阜山乡红富垟村陈琪旧居,向记者讲述了陈琪先生当年参加世博会的精彩与艰辛。
陈琪(1877年—1925年),浙江青田人,曾就读于江南陆师学堂,精通英、德、法、俄、日等5国语言,先后参加过美国圣路易斯万国博览会、比利时博览会、意大利米兰博览会等。1913年中国应邀参加巴拿马世博会,陈琪是当时中国参与巴拿马世博会监督、筹备事务局局长;1915年,陈琪又担任中国代表团团长出征巴拿马世博会。
经过1年半的奔波操劳,至1914年9月,陈琪率人共向全国19个省征集展品10多万件。在巴拿马世博会上,中国参展物品涉及农业、园艺、美术、文艺等10类,分设于9个展馆内,是当时除东道主美国外,参展物品最多的国家。
“中国在巴拿马世博会上向世界展示了‘新造国’的魅力,”陈琪研究专家、青田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友忠说,“之前中国参展的常常是慈禧太后的三寸金莲、刑具、怪异的官员蜡像等,而陈琪率团参加的巴拿马世博会,却向世人诉说着中国文化、经济的新面貌。”
陈渔光先生告诉记者,屹立旧金山近百年的巴拿马世博会中国展馆——“太和殿”,一直是他的骄傲,每年,他和西班牙众多华侨都要到那里看看。中国展馆是巴拿马世博会结束后唯一被保留下来的展馆。建设这个模仿北京故宫太和殿的展馆,当年只花了9万元,仅为别国展馆的十分之一,甚至是二十分之一。花这么少的钱却建成了流芳百年的中国展馆,陈琪可谓居功至伟。他动员大家一起克服困难,能够手绘的,就不刷油漆;能够用展品凑的,就不用木料;地板也拣最便宜的买。当年,这座具有浓郁中国风的场馆,在各国豪华洋气的展馆中十分显眼,也是巴拿马世博会最大的展馆。
陈渔光先生还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参与巴拿马太平洋赛会纪实》一书,这是陈琪归国后所著,记载着中国参与巴拿马世博会的经过。从书中图片可以看到,当时中国展馆前人潮涌动,而闻名世界的茅台酒就是在这里被“摔”出来的——
据陈渔光先生介绍,在巴拿马世博会上,中国的酒瓶子“外貌丑陋”,都是土里土气的褐色陶罐。并且这些陶罐都夹杂在农业馆的棉花、大豆中间,因此中国的酒无人问津。为此,陈琪提议将酒类从农业馆移到食品馆内。在移动过程中,不小心摔破了一只酒罐,散发出来的酒香,引得过往游人啧啧赞叹。陈琪见状,当即让大家取几个空瓶子,敞开盖子,并把酒倒入其中,供人品尝,一时酒香引得车水马龙,人头攒动。就这样,原本名气不大的茅台,被授予“荣誉奖章”,从此名扬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