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日晚浦东一户居民聚集在一起看烟花。记者徐斌梁臻摄
5月1日0:00世博新闻中心
子夜时分,世博园区内渐渐安静下来。此时,世博新闻中心内,可以同时容纳300人工作的媒体公共区成了整个园区中最为忙碌的地方。
检索资料、整理文字、处理照片……最快地将处理好的稿件发回本部,成了每位记者的头等大事。
“叮铃铃、叮铃铃……”手机响起时,《楚天都市报》的记者屈菁菁正忙着整理刚刚结束的开幕式主创团队媒体见面会上采访的内容。只见她一把抓过电话,按下接听键就说:“杨老师,稿子马上就好了,您再等我会。”整个接电话的过程中,她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过电脑屏幕。
日本“每日电视台”上海支局的蔡黎培,一边查看新华社的滚动网页,一边用日语给身旁的两位同事做讲解。“他们都是从日本本土赶过来的,听不懂中文。所以,除了采访外,我还要翻译好相关的材料,这样我的同事才能剪辑好拍摄的内容。”
“上海在欢乐中陷入无眠,我们在欢乐中陷入词穷”,来自北京的乔振祺一边“享用”他的晚餐——一碗方便面,一边和记者聊了起来。他告诉记者,由于总部要求他明天早上10时前必须把今天采访的内容写成约4000字的稿件传回,因此,他准备今天晚上干完活后,就在工作间里随便找个地方躺会。“明天上午10时还约了个采访,赶回浦西住的话,肯定来不及了。”
5月1日5:30浦西洲际酒店
接到记者电话时,上海大众出租车公司十分公司的余毓明师傅,正去浦西洲际酒店接两位已经预约好的客人。要接的客人是一对特地从美国赶回来参加上海世博会的华裔母女,老太太今年已经60多岁。
“我是前天在浦东机场认识她们的,老太太说自己这次来上海,最想去看的就是中国馆,她听说中国馆需要预约后,就让我今天6时前赶到酒店来接她们,好早点去排队。”
余毓明是地道的上海人,开出租车已有10多个年头。谈到世博会给上海带来的变化时,他用这样两句话概括——城市漂亮了,交通顺畅了。他告诉记者,这段时间是开出租车以来最“通气”的日子:路上再也不会像从前那样一堵就大半个小时;修葺一新的城市令人心情愉悦;每天的营业收入也比以前提高了近20%。“我算了下,自从我当世博出租车司机以来,每天的营业额都有1000元,以前大约只有800元。这段时间来上海的老外更多了,有时车子一包就是好几天。”
世博会开幕式结束后人流迅速疏散的情景也让余师傅感慨不已。“我记得1999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大庆的那天晚上,由于没有地铁和公交运营,直到凌晨4时,路上还有很多行人在抢出租车。但昨天晚上开幕式结束后,所有的公交车、出租车、地铁,都在加班为游客提供服务,不到12时,路上的交通情况就和平时差不多了。那个效率真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