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两周年,来自四川茂县的7位羌族姑娘亮相上海世博会四川馆,现场表演少数民族舞蹈及羌族刺绣,以此“感恩”世界。
上午10:00,在四川馆内都江堰“天府第一桥”前的舞台上,7位在当地被称为“西羌之花”羌族姑娘首先表演了羌族传统舞蹈,而后一边唱羌族民歌,一边手工绘制羌绣。她们还在现场向参观者赠送羌绣做成的香包等饰品,并拿出特意从阿坝州老家带来的又红又甜的樱桃请大家品尝。
四川省茂县曲谷乡的羌族女孩俄斯兰巴前天便来到上海,这两天在园内参观了一些外国馆,感受“其他国家文明的先进”。她告诉中新社记者,之所以在今天带着羌绣和樱桃来到四川馆,“是想感谢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
四川馆副馆长王幼平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四川人知道感恩,懂得感恩”。今天安排羌族姑娘在在四川馆演出,是想利用这个演出表示对全世界人民支援四川抗震救灾的谢意,同时向大家报告四川灾后重建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截至4月30日,纳入国家重建规划的29704个项目已开工28886个,占97.2%。去年51个重灾区县经济增长15.8%。
上海世博会四川馆蕴含了诸多汶川元素,其中“城市重生”展项介绍了灾后重建的羌族新家园。现场展示的羌族新居挂着一幅对联:上联是“感谢谢不尽风雨兼程中的友爱之手”,下联是“蜀道道不完四面八方来的温暖之情”,横批是“心心相连”。
王幼平介绍说,四川馆内还特意设置“感恩墙”,当参观者将手贴在“墙”上,电子屏幕上将显示一串红心,并留下记录。这面“墙”相对“向四川伸出援手的方方面面表示感谢”;目前“感恩墙”上已留下将近两万个掌印记录。
汶川元素也不单体现在四川馆,在高49米的中国馆第一展区“东方足迹”,放映主题电影之一是陆川导演的《历程》。全长8分钟的电影里,也在约1分钟的时间内以群像式画面再现了汶川地震发生后军民救援的场景。
四川馆另一位副馆长易旸介绍说,之所以在世博会上设置汶川元素,是想表达“城市重生”的理念,展现人们在经历大难后互相守望、彼此关怀、共同创造一个新的城市的精神。
他说,每一个城市从诞生到成长、发展,经历灾难,再到复兴,是因为这个城市的精神在。而以成都为代表的四川城市的精神就是“乐观向上,积极豁达,坚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