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弘大气的中国馆,是世博园区内不折不扣的“第一景观”。那么,在世博会结束后中国馆会派什么用场呢?昨日,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在参加“与院士一起看世博”活动时表示,中国馆在世博后将作为市民活动的平台,而地区馆则可出租作为展览使用。
总设计师何镜堂:希望开通快速参观路线
未参照往年场馆设计
历届世博会中中国馆都有自己独特的设计,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东方之冠”是否借鉴了过去的一些思想?
“我还真没有机会看之前的中国馆设计原型。”面对公众参与馆的众多普通市民,何镜堂表示,过去中国馆不仅规模小,而且大多重视个别传统元素符号的表现,例如牌坊、灯笼等,缺乏跟时代接轨的东西。而此次中国国家馆“东方之冠”则把各种中国元素用现代的手法进行展现,有人说国家馆像斗拱,有人说像粮仓,也有人说像斗冠,“谁都说是中国的,但肯定不是汉代的、唐代的或是宋代的,应该是个现代的建筑。同时,中国馆还体现了时代特色,包括环保节能、照明环保等。‘东方之冠’可谓中国传统和时代精神的结合。”
祥云图案最终取消
有意思的是,在中国馆原先的设计中,为彰显中国特色,馆壁上曾有祥云图案,但最终因为“不好看”而被取消。
“为了显示整体大气,我们曾将玻璃去掉,定了金属,而金属上的图案,开始是选了祥云,但是做出来祥云像很多虫子一样。”何镜堂表示,最终在经过反复比对后,还是觉得灯芯绒一样的纹理最好,为了避免集装箱一样的效果,最后将纹理的宽度定在了4.2厘米。
“中国馆的红能不能被接受,会不会刺眼,我有过担心。”何镜堂院士坦言,中国馆穿的‘红衣服’曾是他最担心的问题,因为中国馆要表现整体大气,红色经典,要考虑近看中看远看的效果,还要考虑白天看晚上看的效果,所以换了很多材料。中国馆的红先是考虑用天安门的红,但需要经常粉刷,后考虑中华牌香烟上的红,但有点紫,最后通过研究故宫的红,决定由多种红组成。
建议开通快速参观路线
目前,中国国家馆只能凭预约券才能参观,每天接待的游客数量有限。“很多游客来世博园一趟,却未能一睹中国国家馆风采,这无疑是一种遗憾。”何镜堂说,其实,按照设计的每天5万人容纳量,目前国家馆的接待能力尚有富余。
“既然大家普遍认为第一展区特别是清明上河图最为精彩,那么我建议开通一条国家馆快速参观路线。即在每天闭馆前的两个小时里,观众不用预约券,直接排队去第一展区看清明上河图,看完就出来,这样可以大大压缩平均参观时间。”何镜堂说,虽然”快看”路线会带来一些安保和组织方面的麻烦,但这都是细节问题,让更多的游客有机会参观国家馆才是最重要的。
世博后可成市民活动平台
如今,中国馆在世博园区中大放光彩,那么世博会结束后,这个地标性的建筑将发挥怎样的功能呢?
何镜堂表示,虽然中国馆依然可以具备展示功能,但拥有16万平方米的超大面积,它同样可以作为市民活动的平台,而周边的地区馆则可出租作为展示中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