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全景世博
更多>>>
·世博园区后续利用规划草案出炉 将成21世纪标志
·世博网络传播总结表彰会召开
·胡锦涛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总结表彰大会上讲话
·关于上海世博会先进表彰推荐对象公示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今日正式启动半年续展
·我国世博会期间破获1300余起侵犯知识产权案
·部分世博场馆将在中国异地重建 地方政府争抢
·温家宝宣布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闭幕
·温家宝会见出席世博会闭幕式多国领导
世博浙江
更多>>>
·【独家策划】浙江转型发展的世博样本
·上海市委专电致谢——浙江人民为世博发挥重大作用
·浙江世博安保延至15日 入沪安检仍将继续
·浙江“环沪护城河”世博安保任务将延续到11月15日
·世博会让杭州“名利双收” 184天 杭州旅游没有淡季
·杭州市委书记:让城市拥抱森林 走绿色发展路
·十八本留言本讲述精彩 世博浙江元素令人难忘
·创意、创新、创造 从世博会展望浙江的未来
·厨房变“开心农场” 宁波企业构建世博“梦剧场”
魅力世博
更多>>>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浙江在线世博频道 > 世博浙江 正文
浙江转型发展的世博样本系列报道(一)
青瓷大碗秀浙江——从浙江馆的创意看浙江人的创新

  编者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党中央对我国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浙江全省上下包括政府和企业倾力在做的重要工作。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以低碳、绿色为标榜的上海世博会,向人们打开了观察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窗口。探访世博会的“浙江元素”——浙江场馆、浙江企业、浙江产品、浙江活动项目和浙江人,我们发现,其中很多堪称是浙江转型发展的样本,可以给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多角度的启迪和借鉴。欢迎广大网友阅读这组报道并通过留言板等平台参与讨论,也欢迎你提供相关线索,比如你所在地区、企业参与世博会的项目,我们在上海世博会的记者将为你做点题采访。

青瓷大腕

  浙江在线上海6月20日讯(记者 包勇) 从河姆渡到西湖岸,从丹凤朝阳到天下粮仓……一只直径8米的青瓷莲花巨碗中,几千年的诗意浙江风情尽现。

  正是有了这些美好瞬间,游客才愿意花上3个小时排队进馆探寻一番,这也印证了世博园内比较流行的一句话:队伍长的馆必有过人之处。

  可谁又曾知道,浙江的青瓷经历了多少沉浮才得以走到今天?在青瓷大碗的背后,不仅秀出浙江深厚的人文底蕴,更秀出了浙江人不断创新的精神。

  青瓷大碗倾倒中外游客

  “‘青瓷大碗’里蹦出来的液体是水吗?我怎么没看到碗里有水呢?”看完“青瓷大碗”里的影像资料,不少游客好奇地发问。

  浙江馆总设计师、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院长杨奇瑞教授总是神秘地回答道,“液体是肯定的,但清水是不能作为投影的介质,投影在水上不会产生影像,这液体是艺术家们自己研发出来的,不便于公开。”

  听到这样的回答,不少游客既好奇又无奈,但还是不约而同对浙江馆竖起了大拇指说,“浙江人厉害,能创新。”

  那么,“青瓷大碗”设计灵感究竟来自哪里?“就是我们天天用的饭碗,因为碗人人熟悉,很有感情,熟悉就容易被遗忘。”杨奇瑞教授说,通过青瓷大碗这样一个独特的角度,来诠释浙江和浙江人们的生活。

  杨奇瑞还透露,当时还有其他设想,有独木舟,有江南的桥,像飞毯一样的构思,但最后都被PK掉了。“‘青瓷大碗’是从十多家设计单位、几十个方案中脱颖而出。”

  青瓷大碗折射背后的故事

  PK了几十个方案,最后展现在游客面前的青瓷碗来自浙江省龙泉市,不少游客在参观完浙江馆后,向讲解员追问,“龙泉在哪?去龙泉怎么走?”龙泉青瓷火了,可谁又知道,浙江青瓷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在英文中“CHINA”(瓷器)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代名词。据了解,浙江是中国青瓷的发源地,有上千年的历史,上溯至三国西晋时代,兴起于唐末五代,南宋至元代达到鼎盛,明代晚期后开始衰落。

  一直在龙泉从事陶瓷出口生意的林伟对龙泉的青瓷颇有研究,他说,“到50年代末,青瓷的传统技艺已开始失传,只有几家作坊的老窑工在停废的窑中烧制些碗、盘之类的日用青瓷器用来换米度日。幸运的是,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龙泉青瓷起死回生,到60年代年便开始出口。

  “九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体制改革给传统产业落后的生产关系带来了阵痛。龙泉青瓷又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林伟说,制瓷人没有因为阵痛而消沉下去,而是积极创新,九十年代末,更是开始用液化气梭式窑代替柴烧龙窑和煤烧园窑,加上科技技术,龙泉青瓷又走出一片新天地。

  林伟说,现在,龙泉市不仅已成功研制出失传千年的哥窑产品“冰裂纹”技术,还积极推动青瓷产业向文化创意园区集聚,并向文化旅游业延伸、向影视出版业渗透。

  “比如,出版了《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等书籍,制作了《龙泉青瓷》、《翠颜玉色龙泉瓷》等专题片等。”林伟说,在发展青瓷业的道路上,他看到更过的是智慧、创新、魄力和勇气。

鸡毛换糖(资料图)

  浙江馆里处处体现创新

  “青瓷大碗”折射出了浙江的文化与创新精神,其实,这只是冰山一角,灵动的“竹立方”、精致的“曲水青瓷”……这一切创意,都透出浙江人的创新精神。

  比如,在浙江馆的后厅,有一个特殊的展区。在那里展出的,是经过半年时间而甄选出的最能代表浙江30年发展与活力的6户家庭。

  其中,有一户家庭非常有趣,一根扁担一幢微观别墅模型与箩筐上,透过别墅的窗户往里看,可以看到电视、家具等现代设备一应俱全,而另一头的箩筐里,装着纽扣、绣花扁等等,边上还放着两个大大的拨浪鼓。

  “以义乌商人周晓光一家微观模型的方式,展示了她家从鸡毛换糖的小商贩发展成国内最大首饰品供应商的过程。一根扁担放在模型之上,连接着昨天和今天。”杨奇瑞表示,这户家庭反映了义乌人的创业、创新精神。

  来自义乌的游客饶俊看到这户家庭倍感亲切。“小时候,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在村里听拨浪鼓的声音。我们都跑到家里翻出家里的废铜烂铁或者鸡毛鸭毛,因为用这些东西可以从摇拨浪鼓的人那里换到糖吃。”

  上海游客李琳琳虽然没有见过“鸡毛换糖”那一幕,但听完讲解后,却给她内心留下了无数想象。“‘鸡毛换糖’是个苦差事,别人在家吃肉欢度春节,他们却要翻山越岭去找市场,这份精神值得敬佩。”

  杨奇瑞表示,在600平米的浙江馆里,装着浙江千年文化和前世今生,只要细细挖掘,慢慢品味,就可以读懂浙江、读懂浙江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