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合唱比赛”7月21日开幕30多支中外名曲都以原文演唱
部分合唱曲目
《友谊地久天长》
《四海一家》
《雪绒花》
《剪羊毛》
《阿里郎》
亨德尔清唱剧
《哈利路亚》
清唱剧
《卡尔米拉·布拉纳》(选段)
世博优秀歌曲《呼唤》
世博合唱歌曲
《交响之红》
哈佛男声合唱团日前在上海街头表演,在“世界名校大联欢”之后,上海又将迎来一场音乐盛宴。新华社图
7月21日晚7时,上海18个区县的社区合唱团和9支“世界合唱比赛”的国际优秀合唱团,将组成2010名歌者,欢聚世博文化中心(网上文化中心)共同唱响“世博合唱节”。这也是本届世博会除开幕式之外,最大规模的合唱演出。
无论是中国名曲《茉莉花》、世界经典民歌《阿里郎》还是迈克·杰克逊的《四海一家》,30多支曲目都将以原文演唱。届时,舞台与看台都将响起合唱歌声,而现场观众的参与,也将让现场的演唱者超越2010人。
9支国际团队为世博创作
“这是全世界合唱界的盛会。”世博局活动部副部长金涛介绍,“世博合唱节”是世博会组织者组织的节庆活动中的重头戏,也是国际、国内和上海社区团队在世博理念下的“欢聚、合作”,而2010名合唱人员代表了特殊的“2010年”。
2010年既是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之年,也是绍兴市建城2500周年。绍兴还承办了“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7月中旬来自世界各国的数百支合唱团队、2万余名合唱选手将云集绍兴,一决高下。
盛会欢聚把人们更多地联系在一起。早在2008年10月,绍兴就专门致函上海,提出将“世界合唱比赛”与上海世博会文化演艺活动进行联动的建议,得到上海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
随后,上海世博会组织者几赴绍兴与有关方面积极磋商,共同制定举办“世博合唱节”的合作方案。有着合唱界“奥林匹克”美誉的“世界合唱比赛”(第六届)中的部分精英也将移师上海世博一展风采。大赛绍兴组委会将组织9支来自马来西亚、巴西、波黑、纳米比亚等9个国家的200人优秀团队,参与“世博合唱节”演绎经典合唱曲目。
晚会当天,这9支国际优秀团队将现场演绎7首经典合唱曲目,同时配以不同特色乐器和各种民族服装,将使晚会呈现出更为缤纷和夺目的艺术效果。届时,这些国外合唱团队将先后演唱亨德尔著名清唱剧《弥赛亚》中的《哈利路亚》、融合了《友谊地久天长》等经典旋律的《世界著名旋律联奏》,以及合唱名曲《四海一家》(We are the world)等。
值得一提的是,国际合唱团队中,还将演出一首专门为本届世博会创作的合唱作品——《交响之红》。这首歌将在世博园中,通过不同国度歌手的美妙歌声完成世界首演。此外,残疾人合唱团和大学生合唱团两支队伍也将互动合唱,体现出自强不息、和谐奋进的精神。
18区县合唱团云集
除了200人的国际优秀合唱团队,盛大的“世博合唱节”演出中还将云集上海18个区县的社区合唱团。
近年来,上海社区文化蓬勃发展,社区合唱队和合唱爱好者队伍不断壮大。世博局副局长胡劲军曾介绍,这次大合唱不仅是一次世博的欢聚,也是国民音乐素养教育的一次生动实践,演出筹办过程中,上海群众合唱队伍得到了一次比较完整的梳理和遴选,更使得群众合唱艺术水准得到了有效提高和指导。
“世博合唱节”整个活动的筹备组织工作经历了发动选拔、培训辅导和排练演出三个阶段,前后历时达27个月。从2009年8月起,上海各区县便展开了选拔、推荐优秀合唱团队参与“世博合唱节”。每个区县根据最后导演组的安排,选拔组织了50人至200人的合唱队伍。
自2010年3月起至正式演出前夕,上海市各区县组织区内优秀的合唱力量,由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组织专业力量为上海各区县的优秀群众合唱队伍开展系列合唱培训,普及合唱音乐知识及教学方法,提升上海群众合唱艺术水准。
通过培训选拔,“世博合唱节”将以来自上海各社区的优秀合唱团队与“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中的优秀国际团队、中央音乐学院学生合唱团以及上海广播电视台艺术频道《欢乐合唱会》的优秀合唱团队一起组成2010合唱团队,共同演绎合唱名曲及世博优秀歌曲,也充分体现“机遇共抓、资源共享、主题共演、活动共办、声势共造”的办博理念。
台上台下一同高歌
据介绍,“世博合唱节”中外歌者将演绎近30首选自五大洲的不同合唱曲目,全部用歌曲原文演唱。这些歌曲除一部分经典民歌以外,不乏世界著名的大型合唱作品。包括了著名清唱剧《卡尔米拉·布拉纳》(选段)、世博优秀歌曲《呼唤》、世界经典民歌《雪绒花》、《剪羊毛》、《阿里郎》等等。这些作品无论从旋律、歌词,或是从编排难度和演唱难度等方面,都足以体现上海这座城市所散发出的艺术气息和市民参与艺术活动的积极性及其艺术素养。
据了解,这次“世博合唱节”是文化中心除开幕式外最大规模的演出。2010名演出者的庞大阵容也给演出提出了挑战。总导演张树荣介绍,由于场地有限,数百名演员同时上台在人员调度上面临着极大的困难,主舞台后面的看台阶梯无法使用,众多合唱团队只能轮流站在主舞台上。
然而,这样的局限和调整也让这次大合唱出现了新的变化。演出时除了主舞台安排合唱队员,两侧看台上也将安排合唱者,届时“隔壁”观众就能响起嘹亮歌声,而各个声部的交错变幻,也能让观众体会到不一样的立体声和“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氛围。
总导演张树荣表示,演出中很多曲目都是大家耳熟能详、非常好听的歌曲。届时在场的观众可以融入表演团队,台上台下,共同合唱。演出尾声,将演唱中国民歌《茉莉花》,届时全场2010名合唱成员将一同高歌,而观众的参与,也将让“世博合唱节”的演唱者超越2010人。
目前,该场演出券的发放方式正在拟定过程中,观众可留意世博官网公告。
EXPO
幕后
老年团员学多国外语
“世博合唱节”总导演张树荣介绍,这次演出特意请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合唱团推荐了来自世界各国的传统民歌,以突出展示世界各地的传统音乐文化。演出时,这些各国歌曲也将使用该国的语言进行原文演唱,以更好地表达本届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
这样独特的演出,却也伴随着难以想象的难度。遴选的18区县社区合唱团中,成员平均年龄超过50岁,掌握各国歌曲的原文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件易事。然而,令总导演张树荣感动的是,社区合唱团队员们凭着对世博的热爱和努力,在年轻的师生的培训下,基本上都能用流利的拉丁语、德语等多种语言演唱世界合唱名曲。晚会现场,社区群众也将与培训他们的小老师们一起同台献唱。
为了唱好这些外国歌,这些年过半百的老队员在实践中创造了不少方法。有些方法,也许算不上很科学,却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团员们把要唱的歌曲刻成光盘,天天听,天天唱;有的团员则专门请外国语学院的老师来翻译指导;有的老年队员还把子女拉进了支持团队,让子女一起来学合唱,让年轻人先学会,再教他。有的把外国歌的歌词配上中文译音,甚至别出心裁地用了上海话的“音标”。
“世博合唱节”中,这近2000名社区合唱团队不仅在世博会的舞台上向全世界展示上海群众合唱实力,还将向人们展现国人善于学习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