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消息:进入暑假,世博园迎来了学生观博潮。
在徜徉园区美景和饱览展馆风采时,少数游客在拍照上表现出的不文明,与这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格格不入:无视“禁止拍照”的规定乱拍,为选取最佳角度阻挡别人去路,生拉硬拽他人合影……孩子们真诚发问:当你按下快门时是否该想一想,自己的举止和照片是否一样美?
百无禁忌,展品遭殃
荷兰馆(网上荷兰馆)前有一群可爱的雕塑小羊。一名8岁女孩一手拉着妈妈,一手指着前方问:“大家为什么要把小羊当马骑呢?是要拍漂亮的照片吗?”记者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到,一群人在“羊群”中,或搂着羊脖子,或骑在羊背上,或揪着羊耳朵,摆出各种姿势合影,全然不见旁边“仅供观赏,不要坐在上面”的提示。这些小羊或外壳剥落,或耳朵没了踪影,或尾巴掉地,或身体出现裂痕,让人看了很不是滋味。
本届世博会上,不少国家捧来了国宝,比如法国馆(网上法国馆)里的罗丹雕塑、英国馆(网上英国馆)里的瓷瓶等文物,让组团参观的向明初级中学学生欣喜不已。欣赏这些艺术瑰宝,需要静心仔细观看,但还没等学生们走到艺术品前,就亮起几下照相机刺眼的闪光。孩子们指了指旁边的“禁止拍照、禁止触摸”牌,暗示游客此处不宜拍照。然而,一些游客根本不予理睬,有些游客虽然有点不好意思,但并未停下拍照,只是嘴上连连说“马上就好”,依然故我。
强拉硬拽,占道拗型
在上海大学攻读贸易专业硕士学位的非洲姑娘苏达,在非洲联合馆(网上非洲联合馆)塞内加尔馆内负责敲章服务。她遗憾地表示,很多游客想跟她合影,经常二话不说就搭肩拍照,这让她有点不太习惯。
“我每天大概要拍几百张照片。大家看到我可能觉得比较新鲜、好奇,想要通过拍照的方式留下回忆。可能游客们不会说英文,也就没有征求我的意见。”苏达建议,在和工作人员合影留念时,如果能先询问一句:“可以和你一起拍个照吗? ”哪怕用手比划两下,都会让对方感到非常高兴。
记者发现,不经过交流或者不会交流便硬拉外国人合影,在世博园内并非个别现象。澳大利亚馆(网上澳大利亚馆)门口的国外安保人员非常友好,排队时不少游客争相上前拉他们合影,甚至影响到其正常工作。一些中东国家的保安衣着打扮风格独特,不少人常常快跑到他们身旁,不管是否情愿,“咔嚓”合影,算是满意而归。至于国内外演艺明星光临的场所,粉丝们更是疯狂追捧,强行挤上前合影,已见怪不怪。
在中国馆前,几名相约来参观的中学生正在排队。其中一人拿出相机说:“还要等很久,不如我们先和中国馆合个影吧。”众人赞同。一名学生于是迅速爬上旁边的护栏,慢慢站直身体,并伸开双手保持平衡,不停催促同伴:“快点拍快点拍,我快站不住了。”这个危险且有失文明的造型,让不少排队者侧目。
还有不少学生向记者反映,在一些热门景点参观过程中,有些游人为了取到最佳摄影角度,或者为了拗一个独特的造型,居然长时间挡在其他人的必经之路上,害得其他人要么止步,要么绕行。尤其是在世博园人流量极其密集的场所,这种行为常令人反感。
留影失文明,终丢美情怀
对于游客来说,参观上海世博会“不出国门,看遍世界”,机会千载难逢,热衷拍照留念也是人之常情。但拍照时不经意间暴露的不文明行为则有失体面,一定要拍张照片才算“到此一游”的心态也需要纠偏。
关于近年来中国盛行的旅游风潮,坊间有句略带粗鄙但十分形象的归纳:“上车睡觉,下车尿尿,景点拍照。”似乎,只有拍照为证,才能说明自己曾“到此一游”,拍照成了旅游中的一件大事。复旦大学社会学系顾晓鸣教授认为,这其实是将游览体验和拍照本末倒置了。他举例说,有游客来到著名景点北戴河,遍寻景点竟没有看到“北戴河”三个字,只有一片海水,怎么证明自己到了北戴河了呢?附近的小贩看到商机,在一块牌匾上歪歪扭扭写上“北戴河”三个字,付三元钱可拍一张合影,顿时让不少游客排起了长队。
顾晓鸣说,拍照中的不文明行为,本质是一种扭曲了的“物化”。物化是庄子提出的一种泯除事物差别、物我同化的精神境界。拿拍照来说,拍照欣赏风景的人和镜头中的景完全融合是一种最高境界,“但现在这些拍照行为,不是人与景和谐统一的境界,而是单纯地变成——人为了永久占有风景的拍照定格,反而有损风景的韵味。”专家认为,拍照只是参观、游览、旅游中的初级行为,用心去欣赏和体验留下更深刻印象,把美好景物和事物留存心中,才是高级行为。“如果只是为了留张好照片而有失文明,最终失去的是一种美妙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