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永女书传人胡欣在世博园里现场表演。早报世博记者赵昀图
如果有人告诉你,世界上有一种男人无法读懂的文字,你信吗?不用怀疑,这种文字的确存在,它叫“江永女书”,因曾经在湖南江永县的农村女性间广为流传而得名。
它从诞生到濒临消失,再到被学者发现而引起重视,可谓历经沧桑,但多数人依然不知道它的存在。上海世博会给了它机会,让它在各国游客面前揭开神秘面纱。
旧时女性用它交流谈心
女书可以指女字,亦可指用女字写的作品,是世界上仅存的唯一女性文字。因为迄今发现它仅在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上江圩镇及其邻近的区域流传,所以被专家、学者称为“江永女书”。
女书多为七言诗体,也有少部分五言诗体。研究表明,女书叙述了包括家庭生活、生产劳动、社会交往、婚姻制度、女红艺术、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历史事件等内容。旧社会的妇女用它来与结拜姐妹等女性亲友拉家常、谈心、诉苦,也用它“写日记”。这些用女书记录的内容完全不必担心被其丈夫发现,因为他们无法探寻其中的奥秘。
旧社会的农村妇女基本都不识字,但她们中却有人创造出女性文字,并使它们在附近区域的女性中流传,这足以看出女性在男权主宰的旧社会里追求平等自由和勇于创造的可贵精神。
1982年才被发现传承
女书始于何时至今还是个谜。关于女书的发源地在哪里,专家、学者们众说纷纭。而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女书具有“人死书焚”这一特点。
据女书传人胡欣介绍,以前的当地妇女一生喜爱女书,尤其珍爱自己的传记和姐妹间的书信,临死前都要嘱咐自己的亲人将自己所有女书烧毁。正是由于这种传统,专家、学者们在上江圩镇及其邻近一带极少发现清代及其以前的女书。
女书曾默默在当地妇女中流传,但随着历史变迁,它一度走到消失的临界点。据熟悉女书的老人反映,女书的衰落始于民国时期。随着妇女裹足陋习的废除,妇女冲出“女织”的圈子,参加农业生产,不再像以前那样经常聚在一起边做女红、边唱读、边创作女书。新中国成立后,女孩有了上学机会,学习现代汉语,使用女书的妇女便逐渐减少,女书濒临失传。
直到1982年,专家在湖南省江永县上江圩镇发现女书后,女书才回到当地百姓的视野中。后来,随着越来越多专家、学者对女书及其包含的文字学、社会学、妇女学等方面的研究,女书才逐渐被学术界认识。
百米长卷现身世博园
在上海世博会上展示女书作品、现场书写女书的胡欣就是女书保护与传承的受益者。
胡欣经过多年认、读、写、唱四个环节的培训后,便开始女书作品的创作。作为女书传人,她深知上海世博会是一个绝好的宣传女书机会。她想到将民俗歌谣与唐诗结合在一起,书写成一幅百余米的女书长卷。
日前,早报世博记者终于在宝钢大舞台一睹这百米女书长卷的“芳容”。它共收录坐歌堂、贺三朝、结拜姊妹、乞巧节等女书民俗歌谣100首和100首唐诗,累计有女书26000多字和女书插画——“八角图”50多个。作品中的字基本由点、竖、斜、弧四种笔画组成,呈长菱形,每个字都如同一个图案,其中渗透出无限的神秘感。
正如胡欣所期望的,女书在世博会上颇受关注,一位河南游客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真实的女书,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能现场看到实在是太难得了。”
当然,还有更多从没听说过女书的游客询问胡欣她展示的项目叫什么。胡欣放下手中的毛笔,微笑着说:“这叫‘江永女书’,是世界上现存唯一的女性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