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呼吸的“紫蚕岛”手感柔软意味着它能呼吸;浦江畔的那朵“蒲公英”一根根触须凹凸可触;飞碟状的世博文化中心(网上文化中心)中间摸得到缝隙其实是它6层的观景阳台……即使闭上眼睛,用手触摸这幅“触摸世博,爱心地图”盲人世博游览图,也能清晰地了解这些世博场馆的外观以及特性。
这幅可触摸的盲人世博游览图正是全国优秀导游马皆强花了2个多月时间制作而成的。今天,这款首创的触摸世博地图将走进生命阳光馆,今后所有参观世博的盲人游客都可以通过它来感受更真切的世博。
一年前开始制作
10多年以前,上海旅行社的马皆强就曾经与黄浦区残联的盲人游客结缘,陪同他们游览了江南水乡。“盲人的游览节奏比较慢,而且需要让他们抚摸园林古建当中的门柱雕刻、家具摆设和假山奇石,这样才会让他们对景点有直接而生动的了解。”马皆强细心地观察,总结出了针对盲人游客的一套特殊“触摸式讲解法”。
一年前,眼看着世博会不断临近,马皆强脑海里始终思索着如何带着他的盲人朋友们去“看”世博,“家门前的全世界,一定要让他们有所感、有所悟。”马皆强心中默默许下心愿。
早在一年前,世博会尚未开幕之时,马皆强已开始设计制作这份盲人世博游览图,他收集了跟世博相关的很多报道,做成的剪报达到厚厚的三大本。世博开幕之后,5、6月份,马皆强几乎每个周末都在世博园带团,他会用心记下每个场馆的位置和特征。之后他甚至还利用休息日带上相机,专程在世博园的每个角落里踩点。
在制作立体地图的草图时,马皆强找来了十多个版本的导览图和资料,但他却意外发现,市面上多数的世博导览图对各个场馆的呈现都是侧面平面镜头,但是立体地图则能全方位呈现展馆全貌。
“为了确保立体地图的精确,我将参考‘顶视图’,并结合每次踩点所拍的场馆照片来制作这个立体地图。”马皆强手捧着精心制作的地图,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还透露,世博文化中心的6层阳台是俯瞰整个世博园最佳位置。
牙刷头等几十种材料
然而初步的草图完成后,选用何种材料才能让地团既美观,又耐用,同时还要有可塑性,这却让马皆强伤透脑筋。牙签、筷子、纱布、木板、塑料、大头针、胶泥、牙刷头……马皆强笑称,这份A3纸大小的立体地图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所用的材料更是多达几十种。
地图的底板是用普通的三合板上颜料制成,而各个场馆则依据自身的特点,分别选用不同的材料。“阳光谷是最难做的,我先后尝试了5种材料,才有了现在的效果。”马皆强坦言,曾尝试用塑料笔杆加热后塑造喇叭形,但最终效果不佳,现在地图上一个个惟妙惟肖的阳光谷则是用胶泥喷漆后制成的。
而如何让浦西片区的大温度计树立在地图上,也是让马皆强伤透脑筋,他先是在地图底板上打了个洞,粘上万能胶塞进一根牙签,然后在牙签上缠上纱布,按比例模拟温度计的大小,再着上颜料。同时记者发现,在C片区一角的墨西哥风筝林格外逼真,马皆强直言,这是用大头针粘上塑料片才有这么好的效果。
“为了让盲人游客摸起来形象直观,我把身边能找到的材料都用上了。”
我们也尝试着闭上眼睛,触摸这幅盲人世博游览图。高架步道线条清晰地将园区分隔成5个片区,“紫蚕岛”手感格外柔软,海绵芯外用丝绸包裹着,也意味着日本馆(网上日本馆)会呼吸;中国馆(网上中国馆)层层叠叠格外有立体感,其实无数柱子是采用火柴和一次性筷子搭建而成,连省市区馆的屋顶花园也采用了磨砂处理,显得更为逼真;为了体现黄浦江水流的特质,地图上特别在有水的地方覆盖滑溜的透明胶带。
这幅地图也并非一蹴而就,马皆强在考察中也不断完善,最终才得以呈现这幅精致的地图。“先后修改了十几次,资料上马来西亚馆(网上马来西亚馆)外观是蓝色的,而现场发现是红色的,赶紧进行调整;英国馆(网上英国馆)的蒲公英造型最终是用牙刷头才得以呈现出最真实的触感。”
请盲人游客“挑刺”
从小,马皆强就喜欢绘画,但全手工制作一份立体地图对他来说还是头一回。“难度大大超过我的想象,白天,我要工作,所以只能利用晚上和休息日制作地图。”马皆强触摸着完成的地图说,这些场馆都要通过切割、打磨、上色等多道工序,有时一做就会做到凌晨时分。
而好不容易有了休息日,马皆强一整天都不出门,十几个小时全花在制作地图上。“每完成一个场馆,我就用纸包起来并注明场馆名称,最后才一个个粘在展板上。”
在历尽辛劳后,立体地图终于完工,马皆强还特地请了盲人朋友来为自己“挑刺”。“我的这位朋友已经去过一次世博园了,但很可惜,他对于上一次的游览并没有太大直接的感触,当他触摸到我的地图时,才释怀大笑,还喃喃自语,‘原来世博园是这样的,太神奇了。’”马皆强看到自己的地图有如此作用,才终于释怀。
今天,马皆强将这份立体地图捐给生命阳光馆,让所有盲人都可以触摸体验。而同时,他也将带着自己的12名盲人游客,展开一次特殊的世博之旅,“我会先给(他们)触摸立体地图,然后再到每个展馆前向他们展示,其中有不少人已游览过世博,但他们仍跃跃欲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