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徽章姐姐?!”如果不是那枚“徽章姐姐”的徽章,谁能猜到个子小小、皮肤黑黑、梳着马尾辫的女孩就是世博园中国馆(网上中国馆)零米层的“白菜头”。作为长期管理岗位的志愿者,姜颖手下的“小白菜”已经换了7茬,带教出来的志愿者遍及沪上众多高校,可她自己其实也不过是个85后小姑娘。
从月薪4000元到零报酬
2008年夏天,姜颖从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学院毕业后,便进入了一家德国企业。每个月4000多元的收入,让她过上了逍遥的小白领生活,朝九晚五的工作、周末的休闲放松,小日子舒舒服服、乐乐呵呵。
“今年初接到的通知,说我可以去世博会当志愿者了,真的蛮意外的。”让姜颖更意外的是,原本只是做二、三周的“短期工”突然间变成了要干上大半年的“长期工”。要当长期岗位志愿者,意味着姜颖必须辞去工作。“没有什么可犹豫的”,说道自己辞职当志愿者,姜颖“轻描淡写”——“从08年开始,我就留意起世博志愿者的招募。终于在09年初的时候,从网上看到了世博志愿者的招募安排,就第一时间用传真报名了。能够做长期岗位志愿者,就是意外之喜。”
进了世博志愿者的大家庭,姜颖还有一喜——在中国国家馆服务。在这里,无论从事何种工作,她都尽职尽责、无怨无悔。试运营前的那段时间,姜颖被安排协助中国馆文物组进行工作,虽然只是辅助工作人员处理一些文书工作,但是每次打完文稿都会反复校对,因为但凡涉及到文物保单的数据,差之毫厘则失之千里,她不允许因为自己的一个无心失误给工作人员增加工作负担,甚至造成国家的损失。
从零经验到管理能手
南广场是中国馆的第一门户,每天近5万参观者都从这里进馆参观,更有大量慕名而来的游客“千方百计”地想从这里进馆参观。而这里正是姜颖的管辖范围。“来做志愿者之前,我没有任何管理经验,但是勤能补拙。”于是,从试运营第一天开始,姜颖的身影便时常出现在烈日下的南广场,一方面,她不断改进工作,提高志愿者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也把维护志愿者的权益当作己任。
万事开头难。有了试运行第一天志愿者充当“人肉盾牌”的经历打底,姜颖对如何调整志愿者岗点、如何调动志愿者积极性,越来越有办法。问询岗压力大时,她就站在志愿者身后,时刻做好增援岗上志愿者的准备。游客数量激增时,她就和志愿者并肩疏导。
作为带领一线志愿者的长期志愿者,姜颖也深知作为一名中国馆志愿者的酸甜苦辣。“只有爱护好我们的志愿者,才能确保游客获得最优质的服务。”她积极和方方面面的工作人员沟通协调,确保在岗的志愿者有遮阳伞庇荫,确保离岗的志愿者能有充足的饮用水解渴,确保每一位志愿者的安全都有保障。
从“宝贝女儿”到“徽章姐姐”
在中国馆零米层,问志愿者认不认识姜颖,知道的人并不多,但说起“徽章姐姐”,她的知名度可不小。志愿者休息时,姜颖就和大家聊天、谈心,有时也一起玩些小游戏。六一节那天,她就组织休息中的志愿者用纸杯绘制小花,送给正在排队的小朋友。大家拿起久违的蜡笔,兴致勃勃地发挥想象,想到小朋友拿到自己做的小花的表情,一个个都乐开了花。
对志愿者而言,最好的物质奖励就是发一枚世博徽章。发徽章是姜颖的职权所在,可怎么用好这个权力,也是门学问。“像南广场的志愿者工作特别忙,他们没有时间去换徽章,就要多发给他们一些。还有有的志愿者会来讨徽章,那就跟他们说,你们干得好,等休息时就发给你们。”
在世博园区工作得有模有样的姜颖,回到家里,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也是父母给她当志愿者。不久前,身为军人的姜爸爸和战友们一起来参观中国馆,看着工作状态下的宝贝女儿,看着女儿被叔叔伯伯们拍着肩膀夸赞,姜爸爸自豪极了。“都说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现在,我当志愿者,我们一家人都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