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场变身为咖啡馆,300名各界精英分坐在60个咖啡小桌旁,各自就一个话题进行“头脑风暴”。每桌除了“桌长”以外,其他参加者每轮都必须轮换,如果中途觉得意见不合,可以再换一桌。而每位参加者在讨论前的第一天,都必须依照自己对话题的感兴趣程度“填报”7个志愿,最后由大会主办方来为这些参加者分配志愿———一种全新的会议方式,在昨天由复旦大学和台湾世界公民文化中心联合举办的学术活动“2010上海世博·世界咖啡馆”中采用。
世界咖啡馆是由美国人华妮塔·布朗和戴维·伊萨克创立的一种小团体讨论方式。因为范围小、话题集中,因此讨论者之间比较容易建立起真诚而有弹性的沟通方式,从而可以发挥集体智慧。这样的讨论颠覆了传统会议中被动参与的弊端。通过多轮讨论,参与者可以集中反思,甚至可以通过一些讨论把计划迅速地落实到行动中去。过去,这类研讨方式常常在企业培训中使用,此次是首次在大陆用于学术讨论。
“2010上海世博·世界咖啡馆”在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共有6大话题,分为城市化、低碳城市、创新科技、新经济发展模式、未来企业和华人在云端,每个话题都有10个咖啡桌,分为10个分话题。而300名参加者分别来自大学和实业界的研究领域,他们都将参加8轮讨论。第一轮是由主办方根据他们的“志愿”安排,然后第二轮到第四轮则在自己所属的大话题之内轮换,第五轮到第七轮则在6大话题之中轮换,第八轮讨论时大家各自回到自己的桌子,再重新讨论。
每一轮讨论,这些参加者都必须把自己的主要想法和意见记录在桌布或者是桌子中间的纸上,既可以供下一轮讨论的参加者看,给他们提供思想的火花,又方便后来者把自己的想法和该桌上一轮的讨论产生联系。而轮换桌子的参加者则像“旅行者”或者“意义大使”一样,把他们的想法和在上一轮讨论中获得的灵感带到新的讨论中。几轮讨论会将各种想法、主题及问题联系在一起。每一轮讨论结束后,所有桌子讨论的内容都会和前一轮讨论的见识相互结合,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在此过程中,全体参会者一起分享和发现各自的见解。而且每个小组都会把桌上的记录张贴到墙上,让大家在休息的时候可以分享彼此的想法。
据主办方之一的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教授介绍,之所以举办这一活动,主要是为了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为中国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出谋划策,贡献智慧。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中共上海市委常委、统战部长杨晓渡等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也专门发来录像致辞。
文汇报:姜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