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这是联合国人居组织1996年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中的一段话。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的城市正面临着种种挑战,交通堵塞、居住拥挤、环境污染、能源高耗、人际淡漠……为此,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以有形的展示来向世人演示无形的城市理念。
城市,要如何让生活更美好呢?这几天,浙江在线记者就深入本届世博会创新设立的“城市最佳实践区”,采集起每个城市的“独门秘方”。不妨先看看这一次次拍“案”惊奇,从中找到适合自己城市的发展例子。
浙江在线上海9月11日讯(记者 柳博姗 杨晓燕)9月初的阳光依然炽烈,世博园里只稍微走动几步,记者的背上便爬满了汗珠。展馆内的冷风,会从大门口逸出,靠近各展馆大门的板凳,总是坐了最多人。
据了解,世博园5.28平方公里全部采用低碳节能的非电中央空调。世博会184天会期,因为采用非电空调,将减排二氧化碳7.3万吨,相当于种400万棵大树。
但你可知道,世博园区城市最佳实践区,像这样将低碳、节能运用于城市生活的案例比比皆是,而有的展馆,本身就是低碳节能的典范。
【案例】阿尔萨斯:摆脱空调不是梦
阿尔萨斯馆讲述的能源传奇。 |
法国的阿尔萨斯,电力的生产达到了100%无碳化,这里核能生产60%的电,水力生产近40%的电,而其他可再生能源提供了1%。从这一点看阿尔萨斯,无疑是座“低碳城市”。
阿尔萨斯案例馆同样也是低碳的典范,通过中央计算机系统控制展馆南立面的玻璃角度,利用太阳能转换,调节室内温度。
该馆南立面玻璃幕墙包括三个层面,第一层由太阳能电板和第一层玻璃构成,第二层是可开可闭的空气层,最后一层是水幕玻璃。
冬天里关闭所有玻璃窗,使得中间层成为密闭空气舱,经阳光照射及光电反应制热,加热密闭舱里的空气,循环、持续地给室内各个楼面供暖;夏天时打开外层玻璃通风,泵送水流过内层,不断冲刷玻璃,加之太阳能板产生的阴影,三管齐下,降低中间空气层温度,从而给整座建筑降温。
【案例】汉堡之家:不用空调也能保持恒温25℃
“被动房”汉堡之家外观极具现代感。 |
汉堡之家又叫“被动房”,这座红色的屋子室温常年保持在25℃,即使在上海炎热的盛夏也不例外。在室内,参观者站在地下送风口处,就能感受到经过地下水冷却的空气。
这里的室温并非由空调控制,它充分利用了“被动”能源,从室内人体体温、阳光、地热、地下水等方面汲取能量,能耗只有普通房子的1/10。据汉堡之家设计建造团队的数据显示,汉堡之家一年的总能耗需求为63.75千瓦,从建筑内部获取44.5%,从地热能获取28.5%,而太阳能可获取27%。
汉堡之家的故乡是欧洲的绿色之都汉堡。汉堡从1990年到2006年,实现了二氧化碳减排18%的目标。在世博园里,这座造型前卫的展馆,为参观者展现一个“低碳建筑”的可能。
【案例】伦敦零碳馆:二氧化碳排放量=0
和旁边的汉堡之家、阿尔萨斯案例馆相比,伦敦案例馆实在不大起眼。这座总建筑面积达2500平方米的场馆里,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水源热能联动,实现了空间内通风、制热、除湿等满足人居舒适性的各项效果。即使没有空调设备,人在馆内却感觉十分舒适。
为什么追求零碳?场馆中的介绍称,从1970年开始,平均温度上升超过每10年0.15℃。而气候学家认为,变暖主要因为人类活动,特别是化石燃料的使用,使得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自工业化产生以来,二氧化碳浓度增长超过35%,达到至少80万年以来的浓度最高值。
“零碳馆的设计,正是对于维护良好的气候和解决能源安全问题的一种尝试。”场馆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
【世博给浙江的启示】
今年8月,浙江省政府发出通知,称对高耗能行业用能增长控制不力的地区,要采取区域限电措施。这样真的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能源紧张问题吗?
在案例馆中,各个城市对新能源的探索和应用,是否可以从民用转到工业应用,在转型升级的路上,是否可以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在数字上追求低能耗,更要在观念上有所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