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这是联合国人居组织1996年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中的一段话。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的城市正面临着种种挑战,交通堵塞、居住拥挤、环境污染、能源高耗、人际淡漠……为此,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以有形的展示来向世人演示无形的城市理念。
城市,要如何让生活更美好呢?这几天,浙江在线记者就深入本届世博会创新设立的“城市最佳实践区”,采集每个城市的“独门秘方”。不妨先看看这一次次拍“案”惊奇,从中找到适合自己城市的发展例子。
浙江在线9月10日讯(记者 柳博姗 杨晓燕)在北京、上海、杭州生活的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上班早高峰,城市的街头变成了大型停车场。困在车上的人,与街上的骑行者和步行者隔窗相望,车内人着急赶路却无能为力,车外人赶着路却呼吸着汽车排放的尾气。
据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王富昌预计,到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如此庞大的数字,交通拥堵、能源安全和环境问题将更加突出。交通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
在上海世博园区“城市最佳实践区”,记者看到不少城市都拿出了解决问题的妙招。交通,在于交流与沟通,而不是停滞与阻塞,不来梅、欧登塞案例,也许能给我们一些提示。
【案例】不来梅:汽车共享减少私家车使用
杭州的居民,已经很习惯使用公共自行车出行。租车点随处可见、车辆自主借还、有专门的停车点……用过的人,都能感受到它的方便。
在红白相间,如童话世界般的不来梅城市案例区,记者发现在这里,有类似的“公共汽车”——汽车共享。
汽车共享理念是不来梅案例的一大亮点,提倡“物尽其用”——用最少的车为最多的人服务,提供市民短途短时用车需求,对减少私家车保有量,对缓解城市拥堵与节能减排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居民只要加入了汽车共享俱乐部,汽车也能像自行车一样方便地租到。那里的居民可以通过互联网、电话甚至短信预订车辆、选择车型,步行便可到达租车地点。汽车共享站点有专用的停车场,居民换车时总能有空位。
截至2010年5月,这里的汽车共享已拥有5600名用户,42个站点,148辆车。148辆车已经足以代替了1000辆汽车,为5600名用户服务。
据瑞士调研机构表明:每一位汽车共享用户每年可以节省290公斤二氧化碳的排放。这意味着整个不来梅市每年减少1600吨二氧化碳排放。
【案例】欧登塞:大力倡导自行车出行
欧登塞的自行车网线。 |
欧登塞馆参观者画心目中的未来自行车。
|
100多年前,丹麦第三大城市欧登塞便建成了这个国家第一条自行车道。这里有着悠久的自行车传统,也有着先进的自行车配套设施。
在丹麦欧登塞案例区,记者了解到如今欧登塞每个住户平均每人拥有3公里,平均里程数超过了世界上任何其他城市。
1999到2002年,丹麦政府将欧登塞定为全国自行车城。据展区的工作人员介绍,在欧登塞自行车道多种多样,有往返工作地点的快速路线、到学校的安全路线、到城市风景名胜的景观路线也有穿越城市商业区的捷径。
欧登塞优化自行车的功能,完善相关基础设施,改善自行车道的路面状况;提供舒适的停车场所,并在自行车道沿线设置饮水喷泉和轮胎充气站等。
推广自行车出行的策略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在市中心26%的人使用自行车出行,50%原来使用汽车出行的市民现在改用自行车出行;意外交通事故中受伤的人数下降了20%。
【世博给浙江的启示】
在上海,汽车共享也开始试点;在杭州,公共自行车已经普及。
近日,随着一场主题为“坚持生态省建设方略,走生态立省之路,打造‘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生态浙江”的讲座在交通系统开讲,浙江“生态交通”建设全面展开。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郭剑彪给生态交通下了定义:“按照生态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资源能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与环境相协调的交通体系,是社会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公共交通、提倡使用绿色、节能的交通工具,毫无疑问,也是建设生态交通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