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这是联合国人居组织1996年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中的一段话。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的城市正面临着种种挑战,交通堵塞、居住拥挤、环境污染、能源高耗、人际淡漠……为此,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以有形的展示来向世人演示无形的城市理念。
城市,要如何让生活更美好呢?这几天,浙江在线记者就深入本届世博会创新设立的“城市最佳实践区”,采集起每个城市的“独门秘方”。不妨先看看这一次次拍“案”惊奇,从中找到适合自己城市的发展例子。
浙江在线上海9月11日讯(记者 柳博姗 杨晓燕) 面对全球气候危机、人口膨胀、资源短缺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城市如何做好生态环保,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正明显加速,珠三角、长三角,到环渤海城市群的发展越来越快。城市发展如何不破坏环境,人和自然如何和谐共处?走进上海世博园城市案例馆,记者找到了一些答案。
【案例】台北:垃圾处理的典型范例
台北案例馆,馆内展示了垃圾处理的资源循环模式。据说台北有一座山猪窟垃圾卫生掩埋场,1994年,这里每天掩埋垃圾2501吨,到了2009年,日掩埋量仅为59吨,垃圾锐减97.6%。台北市的目标是达到“垃圾零掩埋,资源全回收”。
1996年台北推行“垃圾不落地”行动,培养民众形成定点送交垃圾的理念和习惯。2000年,推出垃圾处理费“随袋征收”办法,要求市民使用附加“垃圾费”的专用垃圾袋。
在台北,多丢垃圾多收费,少丢垃圾少收费。民众要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就是将垃圾分成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即可,其他都交给政府来做。如今,台北市民已经将垃圾分类视为生活的一部分。
【案例】弗莱堡:大力发展太阳能业
弗莱堡案例馆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详细介绍当地太阳能产业。 |
位于黑森林边的弗莱堡阳光充足,是整个德国享受太阳光照射时间最长的地区。阳光充足加上强大的科研能力,使弗莱堡决心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发展太阳能产业。
无论过去和现在,传统工业或冒烟的工厂从未在此立足。为了保护环境,这一地区甚至没有建立自己的火力发电厂,其电力一直靠外地输送。
环保和太阳能是促进弗莱堡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这一支柱约有中小企业2000家,员工1.2万人,每年的产值约为6.5亿欧元。
除了大力发展太阳能产业,节能环保建筑在弗莱堡随处可见,而沃邦社区,这里建筑的屋顶,都装上了太阳能电板,将阳光转换成电能,为住宅提供照明等方面的用电,成为欧洲环保社区的典范。
【案例】马尔默:当地社区完全使用新能源
城市模型。 |
把场馆装修剩下的铁桶“变身”成服务台,即创意又环保。 |
马尔默曾经是瑞典的一座工业城市,随着传统工业在欧洲的衰退,如今已经完成了转型,致力于将低污染、高科技、服务性产业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曾经的造船厂,一片名为“西港区”的区域是马尔默用10年时间打造的样板式环保生活社区,也正因为“西港区”,马尔默案例入选了城市最佳实践区。
在西港区,新能源的建设是马尔默人引以为豪的成就之一。从10年前开始,约2万名居住在西港区的居民就完全使用新能源生活。据了解,西港区新能源的来源主要来自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
经过测算,西港区居民使用的能源与当地产生的能源基本持平,这里的居民可以自豪地称,这是一个完全使用新能源的社区。
【世博给浙江的启示】
清洁的能源、干净的地面、纯净的空气、美妙的环境,是城市生活的稀缺资源吗?从世博上的案例来看,并不是这样。垃圾可以用来发电、清洁的能源可以减少废气的排放。
生态文明是未来的愿景和梦想,要发展生态环保,需要全省动员,小到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大到工厂产业升级转型。生态环保,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