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瑞中常自称是中国馆的“守门人”
“现在排队等候人数4500人左右……”无论刮风下雨,在中国馆的9米平台上,你总能看到吴瑞中忙来忙去的身影。
作为中国馆参观者服务组的负责人,每隔半小时,吴瑞中总会将一手掌握的即时排队人数,汇报给指挥平台。而因为常常要在广场上来回走动,吴瑞中至今已经穿坏了两双皮鞋……
自称是国家馆“守门人”
“我们是中国馆的守门人,负责游客进来的第一道门。”吴瑞中常常用国家馆的“守门人”自称。因此,他常常告诉团队中的年轻人,守好门是基本要求,还要让参观者尽可能感觉温馨,“我们是东道主馆,承受了太多的关切,不做好过不了自己这关。”
吴瑞中原先的工作是在静安寺街道负责党建工作,而在中国馆参观者服务组,他要和各种各样的琐事打交道——小孩走丢了,老人急着上厕所,有人突发毛病……
鉴于上述情况,吴瑞中和团队成员在9米平台左右两侧等待区开设了“儿童天地”。
看到排队的游客普遍感到无聊,吴瑞中和团队成员就在9米平台处安装了大屏幕,请来了专业院校的学生表演团……
现在用眼估计人流很准
众所周知,拿到中国馆预约券的游客进入排队区后,还需要在两个地方等待,第一处是南广场的等候区,第二处则是中国馆“四条腿”中间的9米平台。而在这两处来回奔跑,上下连接的是76级台阶。
最初的一段时间,吴瑞中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这两处,因为参观者的要求和想法一定要到现场去了解。因此,他不断地跑上跑下。而为便于指挥平台掌控,每隔半小时,吴瑞中还需要将在南广场和9米平台两处的等待人流,报告给指挥平台。
一开始,吴瑞中和团队成员都没有经验,只好采用最笨的方法——数人头。在走坏了两双鞋子后,吴瑞中很自豪地说:“现在眼睛很准了,人流情况只要估计一下就差不多了。”
吴瑞中颇为自豪地介绍了自己的经验:以9米平台为例,长栏杆里一般90-100人,短栏杆里一般50人上下,“根据人群疏密程度判断,误差不会超过5个人。”
“此外,一天内还有若干个客流高峰,其中尤其以11点30分-12点之间为最高峰。”吴瑞中说,只有清楚地掌握情况,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地制订相应措施,“这也是为什么目前中国馆每天能接待5.2万左右人次的原因。当时估计的日接待量最高是5万人次。”
中国馆日有互动节目和礼品
随着天气转凉,站在9米平台可以明显感受到凉意。中国馆参观者服务组会推出什么样的新措施?对此,吴瑞中表示,经过实地测温后发现,南广场排队大棚的温度比9米平台高4℃左右,“因此前段高温天,我们会减少南广场排队等待的游客,而将游客尽量安排到9米平台等待。现在天气转凉了,我们就反其道而行之。”
谈到即将举行的中国馆日,吴瑞中表示,将一如既往地为游客提供最好的服务,“中国馆日当天准备了特别的互动节目和小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