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世博
更多>>>
·世博园区后续利用规划草案出炉 将成21世纪标志
·世博网络传播总结表彰会召开
·胡锦涛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总结表彰大会上讲话
·关于上海世博会先进表彰推荐对象公示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今日正式启动半年续展
·我国世博会期间破获1300余起侵犯知识产权案
·部分世博场馆将在中国异地重建 地方政府争抢
·温家宝宣布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闭幕
·温家宝会见出席世博会闭幕式多国领导
世博浙江
更多>>>
·【独家策划】浙江转型发展的世博样本
·上海市委专电致谢——浙江人民为世博发挥重大作用
·浙江世博安保延至15日 入沪安检仍将继续
·浙江“环沪护城河”世博安保任务将延续到11月15日
·世博会让杭州“名利双收” 184天 杭州旅游没有淡季
·杭州市委书记:让城市拥抱森林 走绿色发展路
·十八本留言本讲述精彩 世博浙江元素令人难忘
·创意、创新、创造 从世博会展望浙江的未来
·厨房变“开心农场” 宁波企业构建世博“梦剧场”
魅力世博
更多>>>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浙江在线世博频道 > 世博浙江 正文
浙江转型发展的世博样本系列报道(八)
探寻上海世博可持续发展新途径 三问浙江发展的新路径

  编者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党中央对我国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浙江全省上下包括政府和企业倾力在做的重要工作。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以低碳、绿色为标榜的上海世博会,向人们打开了观察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窗口。探访世博会的“浙江元素”——浙江场馆、浙江企业、浙江产品、浙江活动项目和浙江人,我们发现,其中很多堪称是浙江转型发展的样本,可以给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多角度的启迪和借鉴。欢迎广大网友阅读这组报道并通过留言板等平台参与讨论,也欢迎你提供相关线索,比如你所在地区、企业参与世博会的项目,我们在上海世博会的记者将为你做点题采访。

  浙江在线上海讯(记者 包勇) 伦敦零碳馆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建筑;葡萄牙馆告诉我们如何在不可能达到的地方开发可再生资源;台北馆告诉我们,垃圾零掩埋是可以做到的……

  2010年上海世博已经进入尾声,但世博留给我们的思考却不会因世博会的落幕而停止。世博园内,有不少场馆创意地展示了打造“能量国度”的魅力和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这对有着一样目标的浙江来说,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


伦敦零碳馆方案图

  浙江离“零排放”建筑有多远?

  【参照物:葡萄牙馆 伦敦零碳馆】

  走进世博园浦东C片区,可以看到一个褐色的场馆,这就是葡萄牙馆,与周边用钢筋混泥土建成的场馆相比,葡萄牙馆独具特色,采用葡萄牙当地最优质软木作为主要构建材料。

  说起葡萄牙,C罗或许是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标志,然而,令葡萄牙人最引以为自豪的却是可再生资源及能源效率。葡萄牙人除了展示水能、风能以及太阳能方面取得的成就外,更自豪地说,这是一座“零排放”场馆。

  在世博园内,打造“零排放”场馆并非仅此一家,与葡萄牙馆隔江相对的城市案列馆片区内,伦敦的零碳馆更是让人“碳”为观止。

  伦敦零碳馆案例原型取自世界上第一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的贝丁顿零碳社区。展馆由两栋零碳排放的建筑前后相接而成,最可爱的是屋顶上哪些五颜六色的风帽,随风向灵活转动,为零碳馆增添了不少活力。

  【建筑“零排放”必杀技:高科技&碳汇】

  葡萄牙馆是如何达到零排放的呢?据了解,用软木搭建的葡萄牙馆,墙面、通风、压力及照明控制可以节约45%的能耗。

  温室气体排放将由葡萄牙Alqueva区占地11公顷的森林项目在30年碳汇期中所产生的碳信用额进行补偿,同时将种植262棵圣栎及932棵杨树。

  伦敦零碳馆则除了利用传统的太阳能、风能实现能源自给自足外,还取用黄浦江水,利用水源热泵作为房屋的天然“空调”;用餐后留下的剩饭剩菜,将被降解为生物质能,用于发电。

  屋顶上那可爱的风帽,也不是为了美观,而是利用温压和风压将新鲜的空气源源不断地输入每个房间,并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随时保持室内空气纯净。

  【启示】

  在转型升级、打造低碳的大背景下,“零排放”建筑着实让人羡慕,浙江能打造出“零排放”建筑吗?“零排放”建筑又离浙江有多远呢?

  葡萄牙馆与伦敦零碳馆给了浙江很好的借鉴作用。首先来看伦敦零碳馆案例,整个建筑更像是一个收集系统,通过吸收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三种核心能源,将建筑本身变为一个电厂,给自身进行资源的输出。

  同时,建筑的每个细节通过高科技来实现零排放,比如外墙涂层采用纳米材料,可反射大量特定波段的非可见光能量,实现室内冬暖夏凉的效果。

  而葡萄牙馆在打造“零排放”建筑时主要是通过“碳汇”交易,以植树减碳补偿实现葡萄牙馆的零排碳,这个做法比起一般高科技的节能减排似乎容易的多了。

  伦敦零碳馆与葡萄牙馆实现建筑“零排放”方法一难一易,但同样都达到了打造“零排放”这个终极目标。试问,浙江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方法来打造“零排放”建筑呢?


葡萄牙风能采集群

  浙江什么时候才不缺电?

  【参照物:不莱梅馆 葡萄牙馆】

  打造“零排放”建筑是节能减碳的重要途径,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更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世博园E片区案例联合馆2内的不莱梅展区,正上演一场风与海的故事,场馆内,不莱梅人通过风电站模型和图片,向游客展示当地在近海风能开发上取得的成果。

  不莱梅是一个港口城市,有着丰富的风能,不莱梅人也深知,几乎没有任何行业比再生资源更有前途,所以,早在七年前,就已启动发展风能工业,并大力发展近海风电站,让风电站从陆地走向海洋。

  风电站入海并不是“不能说的秘密”,据了解,欧盟近年来已将风电发展的重点转向近海化、离岸化。自1991年丹麦建成世界上第1个海上风电场以后,德国、丹麦和爱尔兰等国已开始开发海上风电场。

  不过,驾驭风能最厉害的要数葡萄牙,日益发展的风能将在2010年达到年均消费电力的15%,这便将风电场的装机功率提升至5100兆瓦。与化石能源相比,每兆瓦的风力发电能减少0.8~0.9吨的温室气体排放。

  【缺电必杀技:近海风电场】

  欧洲风能协会的最新报告显示,与任何其他电力技术相比,2009年欧盟安装的风力发电容量更多。超过61%的新能源装机容量是在欧洲2009年建造的,其中39%是风能。预计未来几年海上风电场开发规模将加速扩大。

  为什么欧洲各国喜欢“追风”呢?“近海风电站的优势在于广阔的海域和更高的海上风速,与陆地相比,发电量更大,因为功率与风速以三级数增长,换句话说,风速加倍,发电量提高八倍。”不莱梅馆工作人员给出了答案。

  不莱梅在生产近海风电场技术、制造、安装、管理、运营维护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技术,而葡萄牙已经建立起了一个领先的、最先进的风能集群,并能将风力发电平台安装于水深超过50米的海面,在先前不可能达到的地方开发可再生资源。

  【启示】

  随着经济迅猛发展,浙江每到夏季总是会出现用电紧张的现象。浙江能否借鉴不莱梅和葡萄牙经验,在沿海地区建设近海风电场,将风电站“植入”水中,从而提高发电量呢?

  比如舟山,舟山地理位置与葡萄牙、不莱梅相似,有着风能资源丰富,特别是近海海域,年平均风速在6~7 m/s,是建设海上风电场的优良选址区域。

  与海上风能开发强国相比,浙江在技术、制造、安装、管理、运营维护等方面尚需要不断完善、改进和创新,缺少经验、缺少数据支撑也是浙江开发近海风电资源面临的巨大挑战。

  此外,风电场入海后,并非万事大吉,还须要不断进行研发工作,因为达到近海风电站往往要使用船只或直升机,所以维护成本非常昂贵。虽然目前浙江发展近海风能面临巨大挑战,但随着近海风能资源开发的快速推进,相信海洋这个蓝色的“聚宝盆”,在不久的将来定会给浙江沿海地区带来惊喜和收获。

  浙江什么时候能垃圾零掩埋?

  【参照物:台北馆】

  当我们不断追求新能源的时候,我们不能忽略一种现成资源,这种资源每个人每天都会接触,甚至就是我们产生的,这就是被我们放错了的资源——垃圾。

  有数据显示,回收1吨废纸可以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日常的厨房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只要经过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也可以生产0.3吨有机肥料……

  “2000年台北市家庭垃圾量日均2970吨,2009年减少到1009吨;资源回收的比例却从原先的2.4%提高到45%。”这是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台北案例馆给出的一组惊人数字。

  10年间,台北市家庭日均垃圾量减少了三分二,这是如何做到的?又是什么方法让台北市有底气喊出:2010年底,“垃圾零掩埋,资源全回收”的目标?

  【垃圾零掩埋必杀技:垃圾费随袋征收】

  从2000年台北开始的“垃圾随袋征收”,市民丢垃圾要购买专用垃圾袋,根据所丢垃圾的量,政府征收一定的费用。

  专用垃圾袋由环保部门监制,可装14公升,折人民币1.4元,价格包含垃圾清运费用。其中,厨余垃圾是不收费的;其他可回收的垃圾分类后可以免费送交清洁工。如果市民不用垃圾专用袋,清洁队可以拒收。同时还有有稽查员监督,偷扔垃圾者重罚,其他居民也会举报,举报者重奖。如此一来,经过10年的潜移默化,台北人有了“少丢少花钱”的观念,长期下来,节省了很多资源。

  最直接的成效反映在垃圾掩埋场,台北有一座山猪窟垃圾掩埋场。1994年,每天掩埋垃圾2501吨,到2009年,日掩埋量仅为59吨,垃圾锐减97.6%,由于垃圾减量,台北市规划中的第三座垃圾填埋场,已无需兴建。

  【启示】

  浙江和许多城市一样,主要采取填埋方式处理垃圾,但终有一天我们会发现,自己脚下除了垃圾将无立足之地。

  以杭州为例,2009年,杭州市生活垃圾年产生已达到了235万吨,日平均6400吨。虽然目前杭州的垃圾处理能力为每天7500吨,但以现在的增长速度,垃圾的收集、转运、处置压力会越在越大。

  而目前杭州的天子岭第一个填埋场已经填满,第二个填满场当时设计总库容为2202万立方米,可消纳城市垃圾2000多万吨,可以为杭州市民服务24.5年。不过,现在垃圾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不用20年就将被填满。

  今年,杭州再次实施垃圾分类办法,但从市民将生活垃圾分类——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这条垃圾分类链条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市民能否在家中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是关键。

  但垃圾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市民的热情能一直持续下去吗?与台北“垃圾随袋征收”相比,杭州还是以引导、鼓励为主。在实施过程中,台北有赏有罚,比如垃圾分类可以免费等,而杭州在面对不垃圾分类群体时,只能停留在道德上的谴责。

  台北垃圾分类10年,已经走出了一条非常成功的道路,杭州新一轮垃圾分类才刚刚开始,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忧虑是杞人忧天,但如果这次杭州垃圾分类工作在中途“夭折”了,为了我们的明天,是不是可以借鉴台北的经验呢?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