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0月28日电(记者仇逸、叶锋、杨金志)世博之美,美在大气磅礴,亦美在细致入微;人们沉醉世博,难舍世博,难忘世博,不仅因为这里集人类文化与科技精华之大成,也因为这里汇聚了无数充满温情与智慧的细节。
直饮水:这是每个游客心头的一道清泉,更是炎炎夏日游客健康的无声保障。上百个直饮水点遍布园区,错落有致的三档高度方便身高不等的成人和儿童取用。卫生监督部门24小时在线监测水质,更派出专业人员每天手提沉甸甸的检测箱,徒步完成所有直饮水点及相应管网水点的巡查及检测。
雨后干爽的坐椅:连夜阴雨打湿了园区坐椅,可当游客踏进园区,发现每一张坐椅都是干爽的,原来,平时只负责地面清扫的工人们在雨天自动多带了一块抹布,从早上5点开始就一张凳子一张凳子为游客抹干。有时清晨刚刚擦干坐椅,下午又被打湿,每当雨停,工人们又立刻出动,抓紧时间清理坐椅上的水迹。
始终清洁的卫生间:园区内准备了充足的卫生设施解决游客的“方便问题”,除了分男厕、女厕外,还有供小孩、老人、残疾人用的单独厕位。高峰日卫生间门口虽然排起了队,但是秩序井然,保洁人员不停歇的工作确保每一个厕位干净干爽,10月16日,百万客流涌入世博园,当天一位参观者说:“虽然排了一会儿队,但在100万人的情况下,能如此从容应对,确实做得不错。”用轮椅推着80岁老母亲游世博的严红告诉记者:“我母亲是一名医生,她在体验后直呼没想到偌大的世博园,厕所的卫生条件这么好,真是从细节上看到了国家的强盛和文明进步。”
海量垃圾有序处置:一个整洁优美的园区是所有游客和无数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据介绍,园区内每天都要产生数以百吨计的生活垃圾、餐饮垃圾、水域垃圾和建筑垃圾……广大游客做到了垃圾不落地、分类投掷,而主办方在办展初期不断增设垃圾筒,更开展了大量保洁工作,每天晚上10点后进入了园区保洁维修的高峰工作时段,早晨6点,一个清洁亮丽的园区又呈现在世人面前。
毋须奔跑追赶的园区公交车:一辆刚走、一辆又至,熟悉世博园区后,游客们都知道了不必为赶车奔跑。世博园区公交车运营5个多月来,完好率保持在98%。经历多次大客流考验,交通管理部门不断摸索总结规律,增加车次调整线路,灵活机动,往往两三个小时之内交通方案要调整好几次。
硬隔离、指示牌:从接受、习惯到理解,排队已经成为园区内一道常见的风景。记者在中国馆、沙特馆等热门场馆前看到,虽然排队的人流看不到尽头,但是秩序井然,硬隔离设施有效避免了可能出现的混乱现象,上面不时会看到绑着一、两个放置垃圾的塑料袋;“此处需排队5小时”之类的提示每隔一段距离出现,告诉游客需要等待的时间,也为是否排队做参考。队伍边上有餐车,中途离队如厕可以领小卡片回来后位置不变,不少游客反映:排队时间虽然还是那么长,但是感觉不那么难熬了。
遮阳棚、遮阳伞、电风扇、喷雾:高温炙烤下的世博园内不时可以寻觅到阵阵清凉。场馆前的排队处搭建起遮阳棚,用摇头电扇保持空气流通,安装在遮阳棚顶上的喷雾装置,每隔几分钟就喷一次冰凉的水雾,更有大冰块放在等候队伍的间隙,再用大风扇对着冰块吹出冷风,为四周排队的游客消暑。除了送扇子等防暑小礼物外,园区志愿者及工作人员还加大对游客身体状况关注和巡视力度,使游客中暑等突发疾病时能得到及时救治。
万人丛中的一抹绿色:园区志愿者来自社会各行各业,大多是高校学生,被亲昵地称作“小白菜”,但是他们表示:要让实际表现来证明自己“既不‘白’也不‘菜’”。首批上岗的来自复旦大学的志愿者们留下了数以万字的“攻略”为后续者提供经验;遇到大客流,许多已经“退役”的小白菜主动要求重新上岗补充园区志愿者力量。上海交大志愿者轮值主管老师汪佳莹说,上周末共有900多名同学重新入园为园区再站一班岗……记者在园区看到,几乎每一个志愿者手中的园区地图都已经翻得破烂,而在每一辆深夜离园返校的班车上,满载的都是陷入熟睡状态的“白菜们”……
一位几乎天天带团入园参观的上海中国青年旅行社导游钱国梁说,他每天都能发现世博园的新变化。上海世博会园区建设总体项目管理总负责人乐云教授说:“每天大量的工作是在闭馆后的深夜开展的,为了游客的快乐和安全,更多的细节是在‘幕后’。”上海世博局局长洪浩表示:“如何不断提高游客的参观质量,是我们的第一追求。”
这是人类历史上壮丽的一幅卷轴,也是一张我们从未有过的考卷,让我们铭记:细节记录精彩,细节叠加满意,细节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