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深圳2月29日电 刘佩琼、马介璋等五位来自香港特区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28日下午出席“落实中央惠港‘36条’推进深港合作”论坛时,建言用好、用足中央惠港“36条”,细化具体措施,促进深港合作共赢。
论坛是由深圳特区报和香港商报主办。去年李克强副总理访港,提出中央惠港“36条”系列政策,从经贸、金融、民生社会事业、服务业、旅游业等方面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
刘佩琼、马介璋等五名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和来自深圳、北京的政界、商界人士及专家学者,在两会召开前夕,就如何落实“36条”,推进深港两地深入合作,进行了交流与研讨。
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理工大学副教授刘佩琼表示,香港的繁荣与同内地的合作分不开,但对于“36条”,香港研究得不够深入,需要仔细研究和实践,深圳方面也应该采取更积极的做法,跟香港加强合作,最后达到经济上的融合,从而带动珠三角的大融合。
刘佩琼建议,针对“36条”,深圳可以从六个方面加以利用。比如在经贸方面,国内企业可以利用深圳这个中间点,通过香港跟世界的联系,达到“走出去”、产业升级的目的,这会是一个有效安全的路线;在金融发展方面,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业务中心,出现了很多人民币金融产品,深圳应该更积极地发挥作用,为内地融资;旅游方面,内地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香港和内地的旅游合作不理想,主要是模式不对。粤港合作方面,深圳作为香港跟整个广东合作的桥梁,应该打破地方界限,建立和国际接轨的制度。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广东社团总会会长马介璋27年前就从香港到深圳投资设厂,见证了深圳起步与腾飞。他说:“我原来是搞工业的,那时香港的工业已走到黄昏,祖国的改革开放给了我们又一个机会,这就是在深圳的前店后厂模式。”
马介璋认为,国家对香港关心支持的力度非常重要。“36条”非常有用,一定要珍惜,让每一个细节都落到实处。他表示,强调粤港合作和深港合作是同样的道理。深圳剩下的土地已经不多,还有前海有文章可做,如果前海合作开发区规划得好,对深圳、香港和广东的影响就很不得了。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华文化总会副会长施展熊说,他从1982年就来到深圳,深知深圳发展的大背景是改革开放国策顺应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而“GDP竞赛不是深港两地合作的最终目的”。
刘宇新、黄社正等其他两位香港特区全国政协委员也在论坛上发表了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