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和谐和睦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鼓与呼
2011年9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国杂技团等6所文艺院团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观众——由19位全国政协常委、委员组成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考察团。
院团体制机制怎么改才能激发活力?如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高层次文化领军人才怎么培养?……每到一处,政协委员们看硬件、察软件,听意见、提建议——
“只有坚持改革创新,破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一切束缚,才能使文化活力充分释放。”吴江常委说。
“要进一步加大财政对文化体制改革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捐助、捐赠等方式参与文化建设。”赵汝蘅委员提出。
“人才是文化发展的第一资源,应着手制定文化人才规划,建立领军人物遴选、培养和管理机制。”朱军委员深有感慨。
……
与这19位政协委员一样,2011年,广大全国政协委员深入城市、农村,走进文艺院团、图书馆、博物馆、基层文化单位等,就“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问题进行深入调研考察。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2011年,人民政协把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作为贯穿全年的重点工作,广大政协委员和政协各参加单位,牢牢抓住文化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通过常委会议、专题协商会等平台,积极建言献策。
“当前文化发展中存在诸多不良现象,传统文化随意商业包装,文化遗产随意商业占用……”2011年8月26日,全国政协“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专题协商会现场,全国政协委员丹增疾呼必须警惕“城市文化病”,引起广大委员共鸣。
在这次专题协商会上,政协委员们的意见建议,直指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发展的关键点——
促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发挥社会资本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中的积极作用,制定文化“走出去”战略规划,加快发展博物馆事业……一份份发言深思熟虑,一条条建议切中要害,这次会议形成一批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党中央高度重视和采纳。
推动杭州西湖申遗、蜀道文化遗产保护,推动中国美术、民间传统艺术“走出去”……2011年,人民政协还组织广大委员积极为文化发展办实事、办好事,委员们提出的加强首钢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促进音乐产业健康发展、培育引导艺术品流通一级市场等建议,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