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2日电 加强保障房建设、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打击拐卖儿童……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以来,收到提案6076件,经过审查立案5603件。
提案是人民政协积极参政议政、发扬民主监督的重要手段,也是人民政协富有特色的信息库和智力库。这些汇聚各界智慧和意见的提案,一年来怎样有助于推动问题的解决?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召开前夕,新华社记者对5个提案进行了追踪。
保障房建设“发力”圆百姓安居梦
【背景】房价高企,已经成为中国百姓心头的重负。特别是对大城市的低收入者而言,通过购买商品房解决安居问题越来越遥不可及。
【提案】民建中央建议,将保障性住房纳入政府考核指标,进一步加大政府对保障房投入,加快建立健全运作规范的住房保障制度,加强对保障住房入住的资格审查等。“切实保证那些真正需要住房保障的城镇低收入家庭,能够享受到政府提供的保障性住房优惠待遇。”
【反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积极采纳这些意见,大力推动住房保障建设。2011年,全国新开工建设保障房1000万套,大大高于2010年590万套的水平。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管理政策性文件出台,保障性安居工程信息公开制度建立。
“盼了十多年,这回可算是圆了梦了”。在广西南宁一家医院做保洁员的王爱中,今年1月11日在廉租房摇号选房会上拿到了自己的房号,长舒一口气。一直挤在9平方米房间的一家三口,终于能住上两室一厅了。
低保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
【背景】以猪肉、蔬菜等食品价格为“领头羊”的这一轮物价较快上涨,让百姓特别是低收入家庭生活受到了不小影响,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费明显上升。
【提案】胡彪等23名委员提出,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他们建议,科学制定与调整城乡低保标准,使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低保标准要与物价水平、最低工资标准等重要民生指标建立联动机制,适时调整。
【反响】民政部与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联合下发文件,要求各地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随当地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定期调整低保标准。截至2011年底,全国各省份均建立了低保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中央和地方发放了200亿元价格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