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北京3月5日电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不过,近年来的食品安全总让人揪心:鸭蛋中有苏丹红,火腿中有敌敌畏,牛奶中有三聚氰胺,水饺中有泡沫,汤圆中有创可贴……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不断挑战人们的心理底线。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不仅仅“小作坊”、“黑窝点”出问题,就连很多知名企业也纷纷卷入“质量门”。
最近,在本报与腾讯网联合发起的网络调查中,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位居前列。而随着2012年全国两会的召开,食品安全问题也成为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点。
在全国政协委员、天正集团董事长高天乐看来,食品安全标准混乱、不健全,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直接原因。“现行的中国食品安全标准标龄在10年以上的占1/4,而个别标准甚至已经超过20年未修订。”高天乐委员指出,历史包袱、行业利益、交叉繁琐的行政程序造成了食品安全标准的落后。
而违法成本低,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不断的另一个原因。“按食品安全法规定,罚款上限是货值金额十倍以下或十万元以下,近期有城市进行食品安全整顿,共查办食品安全违法案件15114件,罚没款4057万元。这样算起来,每起案件的罚款平均仅2684元。”高天乐委员认为,罚款不能伤筋动骨,挣的钱远远多于罚的钱,自然让一些企业被罚后还继续违法。
“面对这些现象,必须有所作为。”高天乐委员建议,制定全国统一的食品安全检验和认定标准,作为实施食品安全法的唯一依据。他还指出,我国现行的食品监管机制涉及农业、卫生、工商、质检、食品和药品监督等多个部门,存在权责不明,甚至部分部门职责重叠交叉的现象,当务之急需要探讨如何进一步强化和完善监管模式。实行源头追溯机制,从发现问题的核心开始,通过产品原材料采购、加工、销售等,从产业链条上进行连带追责。
“同时违法成本太低的情况也要尽快改变。”高天乐委员建议,各相关部门要采取强硬措施,严厉处罚违规企业,从行业准入、经济处罚、刑事责任追究等方面加大惩罚力度,增加违规企业的预期成本,多渠道遏制食品安全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