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6日电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1年“廉政建设亟需加强。”
许多网民在对这句实事求是的评价给予掌声的同时,认为去年以来发生的一系列“萝卜招聘”事件,是百姓在廉政建设上反映的突出问题之一。
两会召开之际,部分代表委员为“萝卜招聘”现象细心把脉并开出药方。
“萝卜招聘”呈现五大类型三个特点
国家公务员局日前发布消息称,2011和2012年度中直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录用的公务员中,80%以上来自普通家庭。虽然在人事选聘上总的情况是好的,但是,近年来一些基层政府、事业单位无视组织、人事部门规定,屡屡触犯红线,频繁出现的“萝卜招聘”事件,引起网民强烈不满。
在网上,有网民列举了近年来“萝卜招聘”的五大类型:
一是“定向招聘”:2010年,河北省盐山县设立了一个名为“县长特别奖”的奖项,并承诺获奖单位的相关负责人或者获奖个人的子女可以招聘进事业单位安排工作。
二是“近亲招聘”:湖南省怀化市鹤岗区“2010年乡财政所和社区招聘简章”中有“父母有一方或双方在鹤城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等“条件”。
三是“内部招聘”:广西华侨学校2011年招录的68名人员除5人外,全部为本校“临时聘用”教师,面试环节也存在不公平现象。
四是“会议招聘”:2009年7月,广东省东源县法院院长徐周定主持法院党组会议,同意不经考试就招录自己的儿子徐行为工勤人员。
五是“陪考招聘”:2009年12月,浙江省平阳县电大招聘校长林传杯之子林廷耀担任教师,而此前的招考中仅林廷耀一人真正参加考试,另外两人是林家请来的“考托”。
一直关注“萝卜招聘”事件的全国政协委员柯锦华表示,近年来发生的“萝卜招聘”呈现三个特点:一是绝大多发生在县(市、区)乡等基层单位;二是岗位以事业单位为多,通俗一点就是虽然不是公务员但也属于吃财政饭;三是应聘条件指向明显,说白了,就是让别人进不了内定好了的“萝卜坑”。
全国人大代表迟夙生说,这些年,“萝卜招聘”花样翻新,如个别地方领导看准了“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可以互调”的机会,先把自己的孩子“走后门”弄到相对容易进的事业单位,待升到一定级别后再调回党政机关。这是“萝卜招聘”的新趋势。
“萝卜招聘”为何“病灶”难治、劣根难除?
网友“巨猫一号”说:“萝卜招聘”越来越明目张胆、肆无忌惮了,户口、性别、学历、专业、身高、特长、父母身份、家庭背景都敢写到招聘简章里。
“萝卜招聘”之所以引发社会关注,重要原因是当前就业压力大。新华网2011、2012两会调查中,“实现就业公平”一直是网友比较关注的热点话题。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监察局副局长杜黎明说:“‘萝卜招聘’的核心是以权谋私,个别领导试图利用手中的权利,给子女、亲戚安排工作。由于我国当前的组织、人事制度限制,必须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所以就变换手法,照着葫芦画瓢,划定‘范围’,发布招聘公告。”
全国人大代表、东华大学教授严诚忠说:“‘萝卜招聘’一方面反映当前组织、人事制度的刚性约束比较有效,但同时也因有‘机’可乘,有漏洞可钻,使一些领导干部能够假借公开招聘之名,行暗箱操作之实。”
“萝卜招聘”必须追查到底问责到人
在近年来各地发生的“萝卜招聘”事件中,有关部门在媒体曝光后迅速介入,调查真相,做出“暂停招聘”、“取消某某面试资格”、“删除有关规定重新招聘”等处理决定,并对一些当事人予以处理。
网民认为,今后对涉“萝卜招聘”单位领导和参与组织人员,应按有关规定给予更加严厉的处罚。
网友“香菇菜肉包”说,不能让“萝卜招聘”曝光后,媒体热闹一阵子,网友期待一阵子,主管部门忙活一阵子,会议再开一阵子,招聘暂停一阵子。
全国人大代表康厚明说:“萝卜招聘”已经成为社会公害,浪费国家财力人力,损害制度尊严政府权威,理应有人对此负责。
全国政协委员严琦说,治理“萝卜招聘”需要八个字:追查到底,问责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