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北京3月8日电(记者 周咏南 余勤 嵇哲 方力 吕玥 翁浩浩 整理)
代表委员名片
吴子婴: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纺织材料实验室主任
曹棉英:全国人大代表、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竞技体育六系副主任
朱新康:全国人大代表、湖州市织里镇大港村党总支书记
赵林中:全国人大代表、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
成岳冲:全国政协委员、宁波市副市长
胡成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德力西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提法引人注目。此前,新闻媒体推出的“2012年两会十大热点”网上调查中,社会管理位居前列。
这些天,我省代表、委员认真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认真学习吴邦国、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在浙江代表团的重要讲话精神。新形势下,怎样才能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我省代表、委员有话说。
沉下去——
服务就在群众身边
“加强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建言献策】曹棉英代表:党员干部如何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很大成绩,社会大局稳定。但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还不少。应对面临的挑战,我觉得,说到底还是靠做群众的工作。能否把坚持群众路线发扬光大事关社会管理创新的成败。
赵林中代表:服务群众,党员干部不能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百姓的家中。今年春节长假过后头一天,我省就开展了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昨天在审议报告的会场上,我听有代表说,目前省、市、县、乡四级已有4万余名干部进村入企,走访行政村23052个,收集各类问题近3万个,群众的反馈非常好。群众在我们心中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这是铁打的定律。如果不沉到基层,自然也就无法了解基层百姓的迫切需求。
朱新康代表:作为一名基层代表,我的体会是,最好的服务就是最好的管理。现在做群众工作,什么都不怕,就怕缺信息。你看,很多地方成立社会诉求中心,还建设群众议政网、在地方电视台开设民生频道,目的只有一个,把基层的信息把握住,做好老百姓关心的事情。如何让老百姓看到服务就在身边,这是一门大学问。
成岳冲委员:让老百姓看到服务就在身边,不能只有“管”没有“理”。一方面要继续增加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另一方面要坚持把领导干部接访下访作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主动应对出现的矛盾纠纷。下访不能走形式,各级干部要身入心入,乡镇干部更要随时接待群众来访,及时化解矛盾,齐心协力共谋发展。
动脑筋——
服务要态度更要创新
“加强和改进互联网管理,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建言献策】胡成中委员:如今社会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通过运用科技手段、改进体制机制,才能实现创新社会管理的目的,惠及民生、保障民安,推动社会持久、健康的发展。就拿网络来说,目前我国网民人数已经突破5亿。网络已经成为倾听民声、汇聚民意的重要渠道,政府必须加以重视。
朱新康代表:现在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在制定重大政策时经常通过网络征求公众意见。管好网络,我认为首先要用好网络。这也是一个政府听取民意、问计于民的过程,有利于决策过程更加完善和民主。利用好网络,可以更好地推动政府职能改革,更好地建设服务型政府。
赵林中代表:时代在进步,观念在变化,服务群众的手段可不能“老方一帖”。我认为,政府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工作好不好,群众说了算。他们往往从身边最细小的事情、最具体的变化来观察。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通过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问题来实现。
动起来——
别让“民间高手”寂寞
“提高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自治能力。”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建言献策】曹棉英代表:近年来一系列公共事件得到妥善处理,显示出一个趋势,即社会管理决策越来越重视与民互动、协商。群众工作不是单向的给与取,而是双向互动。当今社会利益多元化,公众参与意识强烈,必须畅通渠道,让公众参与社会管理。
成岳冲委员: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在社会管理中做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充分发挥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比如,宁波就在国内率先引入第三方调解机制调处医疗纠纷,调解成功率非常高,可见社会管理创新中,社会组织的作用不可小觑。
吴子婴代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要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协同、公民参与相结合,鼓励民间机构依法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逐步将微观层面的事务性服务职能、部分行业管理职能、社会慈善和社会公益等职能转移给民间机构。要探索建立政府向民间机构购买公共服务机制,为民间机构承担相应职能提供资金和制度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