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0日电 真知汇成共识,共识推动进步。近年来的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长期执着于某一建议和呼声,让许多看似“不可能”的想法最终形成了共识、变为了现实。这些代表委员前瞻性的智慧、矢志不渝的坚持,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也是中国式民主政治的生动体现。
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2003年提出农村义务教育免费的建议时,被许多人认为“不可能”,而现在已落实多年;全国政协委员沈士团连续10年提教育经费支出占GDP4%,今年也终于成真;周家贵代表连续10年建言“小农水”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不能说这些都来自于代表委员的一己之功,却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代表委员坚定的履职信念、出色的参政智慧和宽广的民生情怀。
当好一名人大代表、当好一名政协委员并非易事,除了为民生鼓与呼的责任感,还要具备问诊社会病灶、开出解决良方的大智慧。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专业精神和远见卓识,能够对某个领域、某个问题的现状和趋势形成科学判断,提出有前瞻性、有针对性的见解;也要脚踏实地,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群众中间,捕捉时代变迁的讯息。只有这样形成的议案、提案、建议,才有价值,才可能回应民众的呼声,才有望解答社会的难题。
更好地履行代表委员的职责,还需要信念勇气和执着。每一项改革举措的实施,都会涉及利益调整,都会面临一些困难,因此,代表委员们就某个领域提出的意见建议,只有经过充分讨论甚至多方争论,才能变为社会的共识,才能真正成为作用于实际的决策。特别是一些经济社会领域的“老大难”问题,要解决起来都非一日之功,这就需要代表委员们不怕“碰钉子”,敢啃“硬骨头”,坚守信念,永不懈怠。
多一些真知灼见,多一些坚持执着,我们的政治文明、社会进步一定能不断开创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