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题:降低增速目标昭示鲜明导向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今天开幕,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目标设定为7.5%,比上年目标略降0.5个百分点,引起中外关注。
这是八年来增速目标的首次降低,此举向社会各界发出了鲜明导向信号:中国将把更多注意力转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经济增速是宏观经济核心指标之一,经济增速预期目标有着很强的政策性和导向性。今年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的设置,不仅要与国内外经济形势相适应,与五年规划相衔接,更重要的是,突出反映了政府的政策导向意图,有利于在经济建设中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
适当降低增速目标,符合客观实际。在中国经济从政策刺激转向自主增长的过程中,增速适度回落是顺理成章的。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前景不明,国内中小企业经营困难、成本上升,都对中国经济增速形成了下行压力。在这种情况下,适当降低增速目标,实事求是、合情合理、留有余地。
适当降低增速目标,还有更深层次考虑。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与其说是外部冲击造成,不如说是外需环境变化暴露出内在经济结构失衡。部分企业缺乏竞争力、一些领域存在体制弊病、增长过于依赖资源要素和出口市场等问题都充分暴露了出来,需要深度调整。主动降低增速目标,让经济运行绷得不那么紧,才能为结构调整提供更广阔空间,以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
适当降低增速目标,是对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明确引导。经济增速目标属于预期性目标,与有法律约束力的约束性目标相比,更多反映的是政府对市场主体的引导。适度降低增速目标,就是告诉社会各界,包括各级地方政府,不要过于追求经济增速,而要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适当降低增速目标,提高质量和效益,百姓将得到更多实惠。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实践,人们对经济增速的认识越来越理性。中国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增速,但过于追求增速也会带来物价高涨、环境污染、能源紧张等结果。“十二五”规划的年度经济增速预期目标,已经比“十一五”规划目标调低了0.5个百分点。适当降低增速目标,让物价更稳定,把更多精力放在提高质量、改善民生上,广大人民群众将从中受益更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