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群众关注全国两会,不仅是因为两会被认为是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未来发展的风向标,而且人们更希望看到全局性的部署与改革,实实在在地提升国家的软硬实力、造福所有百姓。媒体针对两会的调查显示,房价、物价、收入分配、社保改革、上学、看病、就业等民生话题最受群众关注,印证了这一点。
客观地说,一些民生问题是两会上的“常客”。对此,我们应当如何看待?
首先,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很多问题的解决难以一蹴而就。我国的改革总体上也秉承着渐进式的方略,渐进的目标是积跬步至千里。具体则是,通过稳健的政策调整,尽可能减少改革阻力;通过以时间换取空间,确保社会发展的稳步向前。各项改革从渐变到巨变,需要时间。
比如房价问题,自前年实施“史上最严调控”以来,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已全部持平或下降,房价拐点的出现已成为共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再次强调“坚定不移地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作为缓解群众住房难、控制房价的辅助措施之一,去年我国开工建设保障房和棚改房1000万套,已建成的住房使上千万住房困难居民解困。今年全国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的开工量在700万套以上,可以预期的是,更多群众将因此受益。
再看社保变革,到2011年底,我国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超过12.8亿,基本实现了“全民医保”。至于养老保险,今年将做到制度全覆盖,目标是,到“十二五”期末参保人数达8亿人。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和标准还不高,这是事实。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社保从无到有,对许多“无保户”是破天荒的。“先覆盖、后发展”也是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推动社保工作最现实的方略。面对全国企业职工养老金已实现“七连涨”,并且正在组织实施第八次调整,人们同样有理由期待财政不断加大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提升整体的社会保障水平。
还需指出,人们虽然理解渐进式变革的客观需要,但是,当改革越步入深水区,在面对一些核心问题时,越凸显出突破的必要性。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赵启正在记者招待会上也表示:我们处理问题要完全没有风险不可能,冒点风险不怕,要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应当看到,有些问题老百姓等不起。最典型的就是涉及生老病死的医改。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卫生部门、医疗机构、慈善救助、社会力量等等,尽可能地利用各种资源与渠道,千方百计帮助群众解决燃眉之急,不能以制度缺陷为借口推脱、不作为。
在解决民生难题的过程中,负有参政议政使命与责任的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更当切实监督好政府的工作,将在平时关注和调研的各类社会问题反映给行政者,并且以群众利益为导向针对相关问题建言献策。
我们同样不能回避,在民生改革呼声甚高的背后,也存在不当得利的既得利益者的拖延与掣肘。社会是多元化的,鼓励畅所欲言的两会不能禁止某些“杂音”。对行政者而言,是要倾听并综合考虑社会各界的意见。但是,决策者更必须牢记且秉承“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根植于人民之中、得到最广大群众的首肯,政府的执政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检验、才能不断巩固政府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