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与中小企业关系之辩
新华网北京3月13日电 2011年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润达到10412亿元,再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当下一些从事实体经济的中小微企业利润日薄、处境艰难。
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究竟是抽血还是造血的关系,二者如何跳出“零和游戏”达到互倚共赢,引起了参加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热烈讨论。
是银行为企业服务,还是企业为银行打工?
【焦点】来自银监会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113.28万亿元,同比增长18.9%,商业银行净利润达到1.04万亿元。与此同时,中小企业普遍叫苦,贷不到款或贷不起款。
【观点一】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朱玉辰:银行业的利润主要还是靠存贷利息差。银行贷款对不同企业的差别很大:同样是贷款,国企的利率可能是8%,民企的“隐形利率”就要18%,中小企业甚至可能达到28%。
【观点二】全国人大代表、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许多中小企业反映,企业经常遭遇银行搭售理财产品、要求高额存款回报等,这其实是变相减少企业贷款的同时增加银行收入。有银行要求企业存款1000万元才能获得贷款1000万元,使企业承受双重利息,辛辛苦苦创业做实业到头来却是为银行打工。
【观点三】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胡平西:银行业总资产113万亿元,其中约10%是资本金,即在10万亿元左右。利润约1万亿元,无非也就是10%左右的利润率。因此,说企业给银行打工不成立。
【点评】金融服务机构,本质就在“服务”二字。银行应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切实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在盈利与服务之间掌握好分寸,弹好钢琴。
中小企业是死于银行,还是自身转型不到位?
【焦点】去年9月以来,部分地方发生企业主因债务危机而衍生的“跳楼”“跑路”现象。一些企业认为,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银行却未施以援手,反而采取歧视性的放贷政策,加重了企业危机。
【观点一】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我国有很大的资本潜力,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达到80多万亿元。但却因周转率比较低,导致效益比较低。去年上半年,温州企业贷款的平均利率是25%(年率),哪个企业都承受不了!
【观点二】全国人大代表、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根据全国工商联最新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90%以上受调查的中小企业表示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62.3%的民营企业是不得已从民间借贷渠道融资。
【观点三】胡平西:银行毕竟不能闭着眼睛放贷,要好的企业、好的客户、好的标的才能放。银行也是企业,出现坏账怎么办?小微企业实在太多了,90%满足了,还会有10%喊渴。
【观点四】全国人大代表、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从目前来看,中小企业“生”的还是比“死”得多。中小企业生存困境受多种因素影响,根本原因在于企业自身转型升级不够,比如一些企业缺乏长远发展规划,频繁更换业务;内部管理上缺乏战略管理能力;创新意识薄弱,产品大量处于产业链低端等。
【点评】并不是所有中小企业在危机中都遭遇困境,一些企业通过转型升级,不仅获得银行资金支持,也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
银行能不能既防范风险,又更好地支持中小企业?
【焦点】一些代表委员反映,银行以控制风险为由,听到风吹草动就“抽资”,对中小企业发展极为不利。
【观点一】全国人大代表、工商银行温州市分行营业部副总经理金颖颖:商业银行在资金筹措、贷款投放等方面的业务,归根结底体现的是中介服务功能,在为企业服务的同时,更需为存款人的资金安全负责。因此,银行不可能满足所有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超过2%,发放贷款的相关责任人,包括贷款调查人、审查人、审批人等都将受到“连累”。
【观点二】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工业大学教授程惠芳:一些中小企业经营陷入困境,银行有一定责任。比如对企业收费名目繁多,企业的财务成本近两年上涨了20-40%,而且利率浮动幅度很大。大企业都“压力山大”,中小企业就更不用说了。
【观点三】赵林中:银行要改变观念,帮扶企业也是帮扶自己。银行只考虑利率高一点、再高一点,最后可能连本钱都收不回了,呆、坏账不就更高了吗?建议商业银行成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机构。同时国家加快金融体系改革,允许民间资本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
【点评】银行需要坚持创新与监管相协调的发展理念,既遵循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