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3日电 2011年国务院决定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这年的新学年开学时,许多贫困山区的学生陆续吃上热腾腾的午餐。两会期间,“营养午餐”再次成为“热门”话题,代表委员聚焦:如何将国家对下一代健康及未来的“关爱”,“熬制”成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的一碗热饭?
针对中西部贫困地区学生营养不良的问题,中央财政每年160亿元用于对试点地区学生进行营养干预,惠及2600万农村学生。
在网络上,很多网友非常关心:如何才能保证这笔钱真正落到实处、让孩子们能真正全“吃”到肚子里?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黔南州政府教育督导室督导杨凤玲说,分摊下来平均每个学生享受的“营养午餐”补贴费3元钱,要变成食物送到学生面前,还涉及相当多的工作,投入多、缺口大。“热饭和煮饭是两个概念,热饭一个蒸笼就够了,但煮饭就要有场地、设施,要采购、运输、制作。”需要配套建设学校食堂、支付食堂操作人员的报酬、加工食物消耗的煤水电费用等。
“由于缺少配套政策,目前挤占了相当多的生均公用经费,还有学校抽出教师为学生做饭,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杨凤玲建议,中央应安排专项资金配套食堂建设项目,通过转移支付补助食堂操作人员的报酬,同时提高中西部省份生均公用经费的标准。
“营养午餐”不光要让孩子们能“吃”到,而且还应该让孩子们“吃得好”。
网友“贪玩小宝贝”说,“营养午餐”不只是让学生吃饱饭,还要看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水平有没有提高,要给社会一个满意的答复。
全国政协委员王名表示,目前的“营养午餐”还处于急救阶段,补助标准简单明确,可做为统一要求、刚性底线,但接下来一定要形成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相对标准化”的学生营养食谱。
杨凤玲表示食品安全监管确实是当前的一个难题,学校全面开餐,仅一个县内的监管范围就增加上百个点,政府目前的监管力量严重不足。一方面要适当的增加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人员编制,同时还要动员各方力量共同监督。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杨伟嘉建议,教育与卫生等部门要通力合作,强化学校食堂管理,开展学生营养状况监测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严格食堂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落实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登记制度,做好学校食堂的清洁卫生和餐具的消毒,加强食品采购、储存、加工、发放流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