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14日讯近年来,微博用户数量呈爆炸式增长,让每个人都拥有了“麦克风”。一条不过140字的消息,可以将各类信息瞬间传遍大江南北。代表们认为,微博时代,地方官员对待突发事件的唯一的办法是:第一时间公布真相,让谣言止于真相。
明智选择:第一时间公布真相
目前我国网民数量已突破5亿,其中近半数网民在使用微博。去年以来,曲靖铬渣污染事件等热点事件信息在微博大量传播,使微博成为许多公共事件的策源地和发酵池。
“在这样的网络环境背景下,第一时间公布事件真相是最好的处置方式。”全国人大代表、台州医院院长陈海啸说,在台州温岭,因涉嫌受贿犯罪被刑拘的原市烟草局蒋某某在看守所洗澡时突然晕倒,后经抢救无效死亡。“当地在蒋某某死亡约3个小时后,就向外界发布了这一事件的真相,从而抢占了舆论的先机。”
随后,温岭市公安局主动向死者家属和媒体提供了监控视频,尸检报告出来后,第一时间向公众公布。“主动满足公众知情权,就会避免可能发生的舆论事件。”陈海啸说。
与此相反,“‘捂盖子’要付出大代价。”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州委书记严金海说,一次州境内某家煤炭企业发生安全事故,企业负责人瞒报,结果造成很大被动。
地方官员“躲猫猫”是为保乌纱
既然“捂不住”,为什么一些官员热衷于此?“主要就是为了保政绩、保乌纱。”全国人大代表、民盟青海省委专职副主委程苏说。
全国人大代表、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说,一些官员之所以在地方出事后习惯性地玩“躲猫猫”、“捂盖子”,是出于对当地形象或自身利益的维护,首先想到的就是家丑不可外扬,习惯于用传统封锁手段应对,试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钟昌明代表认为,这其实是一种“赌一把”的侥幸心态,事情最后实在闹大了,瞒不住了,就怪自己运气不好,“既把自己‘捂进去’了,也对政府的公信力造成极大伤害。”
政府及时发声能压缩谣言空间
去年6月,网民爆出四川会理县政府网新闻照片造假,3位视察工作的县领导“悬浮”在公路上。会理县政府迅速公开承认此事并道歉,同时官方微博上贴出2张现场原图,并以坦诚态度欢迎网民批评指正。“川式幽默”及网络调侃巧妙公开促进了事态转变。
代表们指出,在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准确信息,公开透明能最大限度地压缩谣言传播的空间,甚至能转“危”为“机”。善用微博等网络工具减少距离感,真相仍然可能跑过谣言,让事态“小成本”化解。
谣言的出现,往往是因为正规渠道不畅通,导致“自己不说别人说,政府不说百姓说,媒体不说网民说”现象发生。赵林中代表说,建议把考核的“关口”前移,上一级组织要注重看基层“有没有及时介入处置,有没有第一时间发出政府的声音”。
“谁先发声,谁的观点就更容易被公众抓取,‘首因效应’在突发事件传播过程中尤为明显。”严金海、程苏等代表认为,突发事件和群体事件发生后,只要不涉及国家机密,地方政府就应该实事求是,及时告知公众,正确引导舆论,防止谣言产生,为最终妥善处理事件赢得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微博成两会舆论场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通过微博征集民意、晒提案议案、与网友互动,成为越来越多代表、委员的主流选择。而新疆、浙江、重庆、甘肃、辽宁、吉林、贵州、山东、四川、云南、湖北等省区的代表团,则将以前传统的“媒体开放日”搬到微博平台上,直接面向网民,得到网民的积极回应。
在上海代表团,一同进京开会的还有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上海发布”团队。会议期间,“上海发布”通过微调查、微直播、微问答等形式,传递网友声音,沟通会场内外。“上海发布”的开放姿态,正是各省相继开设政务微博发布集群的一个缩影。
两会前夕,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在腾讯微博上征集意见,并从上万条微博留言中“海选”出最具普遍性和代表性的意见50条,作为议案和建议提交上会。蔡奇还在参会期间坚持随时随地发微博,和网友分享自己的“两会见闻”。不少代表向他请教,会上微博怎么发?蔡奇回答,只要公开的、有报道的,都可发。不过,在微博世界中沉浸已久的蔡奇也对其功用有清醒认识:“官员微博能否作为解决民众实际问题的工具,不在于微博工具本身,而在于官员。”蔡奇认为,从本质上来讲,微博只是一个平台,办实事才是政务微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