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黄敬文摄
新华网北京3月14日电“今年可能是最困难的一年,但也可能是最有希望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蔓延、发展,关键是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
14日上午10时50分,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温家宝总理第十次中外记者会的序幕拉开。
这是一次引人关注的记者会——2012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
面对艰难曲折的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和发展中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的中国经济航船能否平稳前行?人们期待总理的回答。
就在10多分钟前,刚刚结束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等一系列报告和文件,描绘了2012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快门频响,镜头闪烁——身穿深色西装的温家宝总理,微笑着走进大厅,一边走一边向早已等候在这里的近千名记者挥手致意。
这,已是他和中外记者的第十次相约——
温家宝有感而发:“我担任总理已经9年了,这些年过得不易,也不平凡。但我总觉得还有许多工作没有做完,许多事情没有办好,有不少遗憾。”
事非经过不知难。从非典、南方冰雪灾害到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和舟曲泥石流,从国际金融危机袭击到欧债危机蔓延,9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共和国历经重重考验和挑战,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我懂得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我所做的工作都是应尽的责任。在最后一年,我将像常年负轭的老马,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松套。”
进入2012年,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国内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更为迫切。
面对未来,中国将今年经济增速调低为7.5%,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温家宝释疑:“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47万亿元人民币,在这个基础上,增长7.5%并不算低。如果一直保持这个速度,在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更不算低。”
温家宝以坚定的语气,向世界传递“中国信心”——
“中国经济能够克服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真正走上一条注重质量的发展道路。”
“我们要想方设法使同样的增长速度能够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能够使人民得到更多的实惠。我们一定能够做到这一点,这是我们的目标。”
……
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促进步。面对记者的提问,温家宝强调,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改革和建设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每个有责任的党员和领导干部都应该有紧迫感。
从房地产市场调控到民间金融发展,再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记者会上,中外记者争相提问。面对一个个热点焦点问题,温家宝从容应对,坦诚作答。
谈住房,他强调,调控不能放松。如果放松,将前功尽弃。毫无疑问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就是说要充分利用市场这只手。但是政府这只手也不可缺少,因为它能保证稳定和促进公平。
话民资,他指出,我们应该引导、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使其规范化、公开化,既鼓励发展,又加强监管。
论分配,他强调,要限制高收入者的收入,包括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高管人员的收入,要增加中等收入者的比重。
问得直接,答得恳切——金色大厅洋溢着坦诚的气氛。
面对人们关切的目光,温家宝郑重表示:“在我任职的最后一年,政府还将要做几件困难的事情,一定要做,努力做好,而不留给后人。”
——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
——制定并出台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真正保障法律赋予农民的财产权利。
——实现城乡养老保险的全覆盖。
——按照新的标准全面推进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
——将教育经费占GDP的4%列入预算,并使经费合理使用……
一件件,一桩桩,既是国计,也是民生,温家宝娓娓道来。
从中美贸易到两岸关系,从地方债务到房地产调控,从香港特首选举到重庆王立军事件,温家宝毫不回避,态度鲜明。
不知不觉中,记者会进行了3个小时。温家宝一共回答了14位中外记者提出的问题。
“历史告诉我们,一切符合人民利益的实践,都要认真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并且经受住历史和实践的考验。这个道理全国人民都懂得。因此,我们对未来抱有信心。”
13时54分,温家宝微笑着问全场记者:“我认真而没有敷衍地回答了记者的每一个问题,整整三个小时,是不是可以结束了?”
热烈的掌声,在大厅里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