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26日电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现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
分析人士认为,这一目标较去年物价实际涨幅低了1.4个百分点,向外界传递出了此前高企数月的通胀压力将于今年明显缓解的积极信号,但与此同时,不低的调控目标也凸显出未来物价走向仍具有不确定性的复杂形势,对物价调控不能掉以轻心。
“我们预计今年前三季度CPI同比涨幅将持续下行,第四季度同比有所回升,预计全年CPI同比涨幅在2.7%-3.3%之间,将比上年明显回落。”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今年提出物价涨幅控制在4%左右,综合考虑了输入性通胀因素、要素成本上升影响以及居民承受能力,也为价格改革预留了一定空间。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份CPI涨幅为3.2%,首次跌落至4%以下,同时,居民实际存款利率两年来也首次由负转正。
种种迹象表明,在此前一系列物价调控组合拳的累积作用下,物价走势的拐点已经基本确立,此前连续攀高的社会通胀预期也将逐渐趋弱。
央行此前发布的一季度城镇居民储户问卷调查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一趋势。调查报告显示,居民对未来物价上涨预期指数继续回落,低于上季和去年同期3.3和10.7个百分点;其中,预测下季物价上涨的居民比例为31.4%,较上季度下降5.4个百分点。
经济学家同时也指出,当前我国的物价走势与多方因素紧密相关:一方面,受国内外流动性因素影响,物价上涨的货币推力仍然存在;另一方面,国际上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大——这些问题都将成为影响今年我国物价走势的重要因素,我国宏观调控部门对于未来通胀压力不可小觑。
“欧洲央行将极有可能步美国后尘开动印钞机,届时世界经济将步入‘印钞时代’”,经济学家余永定日前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指出,全球流动性的泛滥给物价调控增加了新的不确定因素。
连平则指出,年内物价运行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因素是伊朗局势动荡导致的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已经创下近十个月以来的新高,未来如果持续上涨,可能给国内带来较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对此我们应予以高度关注。”
经济学家厉以宁也建议应对未来物价走势保持高度警惕。“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全球气候状况反常等都将是影响物价稳定的干扰性因素,要实现CPI涨幅4%的目标并不容易。”
“包括国际市场上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在高位震荡等输入性通胀的影响,国内部分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处于紧平衡状态,一些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呈现长期趋势,今年还要适时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当前物价调控面临一些挑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指出。
“不过,稳定今年物价水平具备许多有利条件。”张平举例指出,当前农业连续八年获得丰收,生猪、蔬菜等农副产品生产稳定、供应充足,工业消费品总体上供大于求,流通秩序得到整顿,政府调控监管能力增强,这些因素将有利于稳定今年的物价总水平。他认为在采取继续稳定生产、增加供给,继续整顿流通秩序,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各种价格违法行为等有效措施的情况下,有信心把今年物价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
央行日前发布的货币政策报告也指出,当前国内总需求比较稳定,货币条件回归常态,粮食生产形势较好,同时全球经济增长也有所放缓,供求关系的变化有利于物价总水平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