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01日讯爱海,更爱弄潮。十年间,舟山人使离岛不再孤独,因为有了跨海大桥;“千岛之城”不再寂寞,因为她已走进新区时代。
十年变化,是回味隽永的记忆,是绚丽多彩的镜头。本报记者从舟山的变化中,体味着“千岛之城”的动感之美。这里,有鸢飞戾天般的惊喜,也有不知不觉中的渐变;有引领变化者的殚精竭虑,也有应时而变者的热情呼应;有城市之间的携手,也有产业和资本的互动……
变化不会停息,精彩必将延续。未来,舟山群岛新区一定会以“开发开放、先行先试”的精神,以更多的惊喜,向世人呈现更多的动感之美。
开发开放先行先试全面推进新区建设
——访副省长、舟山市委书记梁黎明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群岛型新区。新区获批一年多以来,她的每一个进步,每一个亮点,都牵动着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关切之心。新区发生了哪些喜人的变化,全面推进新区建设的思路和举措有哪些?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副省长、舟山市委书记梁黎明。
记者:新区获批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有哪些进展和重大变化?
梁黎明:舟山是以群岛建制的地级市,区位条件十分优越,海洋资源极为丰富。去年6月30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后,新区建设起步良好。舟山按照国务院确定的三大战略定位和五大发展目标,编制了《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建议稿)》,已经省政府正式上报国务院。当前,我们正加紧与国务院相关部委对接和沟通,争取规划尽快批复实施。
同时,我们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在省级有关部门支持下,正在积极向国家争取相关优惠政策。最近国务院批复舟山港口扩大开放,新增开放面积109平方公里,为近年来全国海港口岸一次性得到批复区域最广、项目最多,这对舟山口岸的发展意义十分重大。舟山港综合保税区最近已经国务院正式同意设立。我们将大胆实践,加快推进舟山港综合保税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规划、招商选资、运营管理、功能开发等各项工作,为加快建设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全面推进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服务我国海洋发展战略作出积极的贡献。今年3月底,国家海洋局出台了《关于支持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就提高用海项目审批效率、海洋科技专项项目、海洋人才和智力支持等七个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科技厅、省商务厅等省级相关部门对新区也给予了大力支持。许多部门制订了支持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政策意见,给予新区建设不少政策倾斜。省直部门今年首批400项管理权限正式下放舟山。这些支持必将化为新区发展的新动力,给新区建设带来新的变化。
目前,我们正在着手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功能平台搭建等一系列工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围绕“交通、水、电、土地”等重点,加快构建保障新区建设的基础设施框架结构。在搭建新区功能拓展的新平台方面,抓紧推进舟山海洋产业集聚区和舟山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设。其中,《舟山海洋产业集聚区规划》去年4月经省政府批复后,这一集聚区开发建设已有较快进展。舟山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于今年1月6日正式投入运营后,交易品种已有电解镍、船用油和电解铜,日均交易额达到6亿多元。目前我们正在进一步做大做强这一平台,逐步增强大宗商品市场的国际话语权,逐步形成“舟山价格”、“舟山指数”。一年多来,新区效应不断显现,国内外重要客商看好新区前景,频频考察舟山,已有一大批重要项目落户或达成投资意向。
记者:按照三大战略定位和五大发展目标,新区将在哪些方面求得突破?
梁黎明:按照国务院和省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的要求,我们一定要坚持开发开放、先行先试,准确把握全面推进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总体思路,努力实现国家赋予新区的战略使命。要立足全球和国家的高度,审视我们发展的阶段和重点;立足世界经济格局调整的大背景,思考谋划新区的地位和作为;立足海洋经济的开放性特性,不断优化进出口结构,扩大和深化与港澳台的合作交流,主动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区域整体发展。要加强制度创新和政策支持,着力打造高端海洋产业和重大建设平台,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我们要坚持转型升级、创新驱动,依靠科技和自主创新来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努力打造海洋高端产业体系。加快船舶制造、海洋旅游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大力发展港航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海洋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要坚持平台集聚、要素配套,加快舟山港综合保税区、中国(舟山)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海洋产业集聚区等重大平台建设。要坚持有效投资、项目拉动,着力拉开新区开发建设的大框架,全力推动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港航集疏运体系等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努力构建新区体制机制的竞争优势。在管理体制、思维理念、金融和投融资体系、城乡统筹等方面迈出新步伐。
记者:在新区发展过程中,如何突破人才瓶颈制约、打造海洋人才高地?
梁黎明:人才资源是新区建设的第一资源。当前,新区建设迫切需要一大批能担当重任的领军人才、将帅人才。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新区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依托大项目、重点产业、重点工程和重点课题,大力集聚、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力争在引进国际顶尖人才和团队上实现量和质的突破;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推动人才工作先行先试,破解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以特殊的政策、特殊的机制吸引特殊人才,努力把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打造成高层次人才竞相向往的创业创新高地。下一步,我们要围绕新区规划编制的产业体系,通过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人才领导小组会议和全市科技人才大会等方式,一方面邀请外地科技、人才工作做得好的专家学者介绍先进经验和做法,另一方面要动员全市上下把科技、人才工作作为新区发展的破题行动,真正按照新区“先行先试、开发开放”的要求,集中要素、集中资源,做好科技人才工作。
舟山,体味动感之美
如果不是一座跨海大桥,千岛之城的人们,一定还得靠轮渡缓慢来往于海岛和大陆之间;
如果不是一个国家级新区的批准设立,舟山一定不会呈现如此眩目的精彩。
2009年和2011年的两件事——大桥建成和新区获批,彻底改变了舟山千百年来的历史轨迹。世界的窗口打开,这里曾经拥有的宁静不再,有的是春潮般的涌动。
那是一种在寂静里突然迸发出来的动感之美。
在舟山,记者以自己的耳闻目睹,亲身体味着这份动感带来的愉悦。
1
动感,首先源于领导这场变革的人们。
十年前,洋山港建设启动,开发深水港口资源,成为历届市委市政府谋篇布局的重点;
还是那一年,响礁门跨海大桥合龙,舟山人迈出了连接广袤大陆的第一步……
今天,如何带领新区这艘巨轮走向世界,成为市委决策层殚精竭虑的首要问题。新区“新”在哪里?如何在国际坐标系上定位舟山?突破口是什么?一个个难题,亟待破解。
从新加坡和香港,从北京到上海,从宁波到南京、无锡、泰州……舟山市委决策层对国内外先进城市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学习。围绕新区的“三大功能、五大目标”,如何在全球海洋竞争、全国科学发展和长三角区域合作的大格局中把握发展机遇,有了明晰的思路和路径。
一个国际级的“新坐标”矗立在舟山面前。市委提出了“开发开放先行先试全面推进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宏伟目标,确定了建设打造国际物流岛、自由贸易岛、海洋产业岛、国际休闲岛和海上花园城等“四岛一城”的发展路径。
城市坐标的跃升,使舟山广大干部感到了差距和压力。
“新区是大车,不能靠小马来拉。”市委主要领导说,新区要建设,干部队伍要解决思想和能力准备的不足,思想上,要克服盲目乐观和妄自菲薄倾向,能力上,要学习新知识,提高能力。
“两创四敢”,成为新区的坊间热词。创业创新、敢于负责、敢于碰硬、敢担风险、敢破难题——植根于独特海洋文化的精神,烙上了新区的时代特征,成为舟山干大事创大业的精神动力。
保税港区、大宗交易平台、自由贸易区……面对一个个陌生的新名词,“充电”成了舟山领导干部们的生活方式。
新加坡“海洋经济和科学发展专题研讨班”,香港“城市规划和建设专题研讨班”,复旦大学培训班……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走进“双休日课堂”,接受新区管理和海洋经济基础理论的培训。视野变得广阔,知识结构更加完善,这也给他们带来全新的思考,去催生更多的进步动力。
2
十年间,舟山群岛一步步走向世界。
与浙江电网双源连接,大陆引水工程通水,跨海大桥通车……舟山与外面的世界越走越近。
一艘艘“巨无霸”货船靠泊港口,一次次刷新着巨轮的吨位纪录……世界张开臂膀拥抱着群岛。
今天的新区,时时处处,更是动感之地。
一组组数据,跳动在一个巨大的电子屏上。这是中国(舟山)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电解镍、船用油和电解铜等三个大宗商品的即时价格。分分秒秒,它牵动着国内外许多客商的关切。从今年1月6日正式投入运营以来,这里的日交易额已高达6亿多元。
它是新区的一大重要平台。它的每一个进步,都见证着新区向我国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目标的接近。
在舟山,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的互动发展,助推着新区的行进。
大产业,风生水起。
以高端海洋产业为内涵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正在崛起。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业、海洋旅游业、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产业、海洋生物医药业和现代渔农业,各擅风骚。
拂面而过的海风,被转化为电能。在定海岑港,一架架风车不停地转着臂翼,产生的电力被源源地输往电网。这海岛风电只是风能利用的一小部分,更多的还在海上。有数据说,全市风能资源总量高达500多万千瓦,目前已经规划了100万千瓦的海上风场。
大项目频频落地。
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光汇石油外钓岛、黄泽山石油中转储运等重量级大项目落户后,为舟山“国际物流岛”添上了巨大的砝码。其中,光汇石油外钓岛项目总投资12亿美元,建成后将成为长三角最大的成品油物流交易基地之一。
大企业鱼贯而来。
在六横岛投资燃料乙醇的中石油,在秀山岛打造国际一流海工装备建造基地的惠生控股(集团),正与舟山加强能源合作的壳牌公司……因为他们的到来,海洋经济的脚步变得更为坚实。
舟山人说,我们要打造高端海洋产业和重大建设平台,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实现战略定位和目标。“四大建设”的加快推进,就是这一宏愿的生动注脚。
3
舟山的每一个进步,无不体现着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以及社会各界的热情呼应。
作为战略地位特殊的群岛城市,舟山一直受到中央和省委的高度重视。进入新区时代,支持力度持续升温。
今年7月11日,国务院批复舟山港口岸5个港区扩大开放,新增开放面积109平方公里,对新区来讲,意义十分重大。
国家海洋局年初出台了《关于支持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就提高用海项目审批效率、海洋科技专项项目、海洋人才和智力支持等七个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7月1日起,400项省级审批事项正式下放舟山。
城市合作变得越来越紧密。不久前,美国加州里士满市与舟山签署了汽车物流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浙东经济合作区五城市今年6月签署“嘉兴宣言”,将合力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
面对无限商机,嗅觉灵敏的浙商尤为活跃。今年5月25日,“上海市浙江商会回乡投资舟山行”投资恳谈会在舟山举行,舟山市政府与商会签订了《上海市浙江商会参与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千亿投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商会将积极为会员企业推荐舟山的商业机会和投资机会,支持舟山在上海举办商贸活动,并争取5年内在舟山投资千亿元以上。
海洋科技尽显风流。浙江大学继建设摘箬山“科技岛”后,又于今年6月10日与舟山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将依托舟山海洋区位优势,把浙大海洋学院建成我国重要的国家海洋科教基地。
“千岛之城”,正长袖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