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注入持久生命力
——加强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与利用
谁都知道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和软实力,也是一个区域、一个村落形成持久吸引的魅力所在。这些年,我省在推进“千万”工程与美丽乡村建设中,一直强调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和发展先进的现代文化,一批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一批具有浓厚乡村色彩和地方特色的文化项目得到了深入挖掘与科学开发。2012年,我省正式启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在自然、历史与文化方面探索有机融合的重要载体,这项工作将为农村文化特色的培育,积淀持续力量。
历史文化村落,顾名思义承载着许多历史积淀下来的宝贵物质遗产、非物质遗产,是不同自然、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活态体现,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在我省的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与利用工作中,它的概念主要包括古建筑村落、自然生态村落和风俗民情村落三种类型。其中以西塘、乌镇为代表的部分历史文化村落在我省保护利用工作起步较早,已经成为较为成熟的保护利用模式并在全国引起广泛影响。但根据调查,我省现有的971个历史文化村落,由于自然损毁严重、盲目拆旧新建和过度商业开发等问题,多数村落的文化遗产已经失去了鲜活的历史遗迹,大量有价值的文化遗存被破坏,原住居民的生活习俗保留出现“断层”。
为了让历史文化散发持久的生命力,我省本次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将保护和培育历史文化特色村作为彰显文化特色的主体,切实加大对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木、古家具、古农具等重要文化遗存遗迹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力度,加大对传统艺术、传统技艺、传统体育、传统民俗、人文典故、地域风情等非物质文化的发掘、传承和弘扬力度。通过结合连线成片的环境整治、景观建设,打造符合历史文化村落气质的文化村落周边景观。充分发挥文化的教化工程,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项目、文化活动和文化策划,用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完美契合的形式,挖掘、利用、开发历史文化村落的时代意义,并做好宣传活动,加大投入,扩大历史文化村落的影响力。
在玉环县,人们体验着深度挖掘海洋移民文化;在岱山县,百姓正在建设古渔村落;在磐安县,农户们打造“隔山一片好人家”……全新的历史气象,使浙江农业与农村科学发展的图景又多了令人期待的精彩。新的建设成果与历史文化相融相合,在一个有深度且饱含生命力的乡村内部平衡兼具,随着岁月沉淀,不同的空间纹理、文化脉络就这样一层一层地往上堆叠,农村文化的层次与日俱增。
素材由省农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