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关于精神富有与物质富裕的关系
总的来说,精神富有与物质富裕是互为条件、互为目的、互相依存、互相渗透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物质富裕是精神富有的基础。精神富有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支撑,经济建设搞好了,就会给精神富有提供充实的物质基础,离开物质富裕的精神富有是海市蜃楼式的空想。浙江把精神富有确立为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已经在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正如邓小平所说:“物质是基础,人民的物质生活好起来,文化水平提高了,精神面貌会有大变化。”
实现人民群众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就必须尊重群众的物质利益诉求,保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创造性,努力创造更加丰裕的物质财富。马克思曾经说,“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使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为此,必须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另一方面,精神富有为物质富裕提供价值导向、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物质富裕决定精神富有,但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精神富有看作是物质富裕的派生物和附属品。精神富有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可以引导人们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一旦个人树立了这种信念,就会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意志、价值追求都集中到这个目标上来,使自己生活中的一切自觉服从这个信念,这种内化的精神情感会促使主体以更大的激情投身到社会生产和实践中去,从而推动物质富裕目标的实现。对于个人而言,只有坚持追求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的统一,人生才有价值和意义,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进而实现全面发展。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来说,道理也是如此。
在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精神富有和物质富裕紧密联系而又有各自的发展规律,彼此互为条件而又互为目的,实现了相互推动与促进。当前,强调追求物质富裕与精神富有的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出现了多样化趋势。在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环境影响下,一些人包括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丧失了理想信念,陷入了精神上的贫困,失去了前进的方向。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如果任由这种现象发展下去,势必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推进。为此,我们要按照十八大提出的要求,要在全社会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追求物质富裕与精神富有的统一。这既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