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县治,天下治”的当代命题
有这样几件事引起干部群众和理论工作者的思考:在河南省淮阳县,年仅46岁的县委书记陈新庄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猝死于办公室。他数十年如一日勤奋工作,严于律己,3000多名干部群众从四面八方自发赶来为他送葬,整个会场哭声动天;福建省第二批援藏干部、西藏自治区朗县县委书记邓庆雄返乡后身患重病,因医疗费无法保障,于2003年7月在医院跳楼自杀,这件事在西藏及援藏干部中产生强烈反响。
“郡县治,则天下治。”这一自中国建立郡县制度以来治国理政的金科玉律,深刻揭示了“县令”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如今,一个把几十万、上百万人的冷暖挂在心头的当代“县令”,他的冷暖如何?他们工作、生活、精神上面临的苦恼和困惑,谁在关心,该如何关心?这是两年前中共中央党校召开县委书记座谈会时的中心议题。
我们要下大力气研究县委书记群体的突出特点,研究新形势下他们的心态,制定出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的措施和办法。”中央党校侯少文教授说。侯少文认为,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中央领导的关注,中央党校已经举办了10期县委书记培训班,收到了显著效果。一些县级领导干部对中央的这一举措给予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要将对县委书记的培养教育经常化,还要将培训的目标面向所有的县级领导干部。县委书记是“班长”,对县级领导干部这一特殊群体要加强全面研究,如这一群体在我国政治行政体制中的特点和作用,这一群体的来源、构成和出路,这一群体的思想状况和心理健康等等。另一方面,县级主要领导成为腐败的“重灾区”也促使人们思考:为什么制定的那么多的监督措施,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