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值得期待
有媒体做了一个统计,今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26个省区市提到要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2009年11月初,袁贵仁就任教育部部长时,给出了公平教育、平等上学的规划路线图:努力实现2012年义务教育区域内初步均衡、2020年区域内基本均衡的新目标。
“落实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以输入地为主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全面取消借读费。”这句话已经写进了今年教育部的工作纲要。据报道,北京、上海等9个省市已经提出,今年重点要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求学的问题。
在上海,如果拥有《临时居住证》,就可以让孩子上学,这是2月21日上海市教委公开承诺的好消息,这让一部分外来务工者感到满意。
在此次全国两会上,很多委员和代表都提出,国家应该落实“就地高考”,这和“就地教育”一样,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号称西北“小江南”的银川市,目前做的还不错。该市的一所公立学校,近年来招收了大量的外来务工子弟,政府拨款2000万扩建该校。一些民间资本和机构也积极参与,这所学校已经成为一个“半民营半官方”的民间学校。
浙江省经济发达,外来人口更多,比如在温州市,该市龙湾区一共有67.8万人口,外来人口就占了37.3万。这么多外来人口的孩子,如果不能顺畅地进入合适的学校就读,势必要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
同时,如果仅仅让这些孩子挤在简陋的打工子弟学校读书,也不是万全之策。去年,龙湾区政府取缔了16所存在危险隐患的非法民工子弟学校,但分流出的6000多名孩子怎么办?
2009年9月9日,一个新形态的学校——我国首所公有民办非营利的新公民学校——在这里诞生了。这所学校由南都公益基金会发起,主要面向外来务工者子女。
媒体评论认为,这一改变教育产权的新模式,最先在北京农民工子弟学校试点,但政府支持力度不足。温州这所学校,是公办学校的首次转型尝试。据当地媒体介绍,“新公民学校由独立的校董会管理与运作,通过社会捐款、政府资助、学生缴费等多渠道筹集经费,形成民办公助的办学模式。”
有学者说,这是通过制度创新,探索政府于市场之外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第三条道路。民政部部长李学举高度肯定,称“意义和影响不亚于希望工程”。未来10年,中国还将出现100所类似的公益新公民学校。
同时,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的大背景下,很多专家都乐观地预见,未来十年中国教育改革将会取得更大的成果,每一位公民都将获得公平均衡的教育机会。
网民热议“尊严观”
武汉市网友 安琪儿 公务员
对于公职人员来讲,尊严是:
1.工作是为党和人民工作,而不被某些领导人看做是为其个人服务;
2.工作能够得到承认,包括政治上的承认;
3.能够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不至于为党和人民工作时还为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发愁。
深圳市网友 新叶青青 教师
我是一名教师,我认为能得到学校领导的公平对待、家长的真心尊重和学生的爱戴,下班后能享受家庭幸福就是基本的尊严。
深圳市网友 一花一世界 教师
我是一名民办学校教师,我希望我的生活多一点安全感。政府能更多地关心扶持民办学校,增加一些让老师参加外出业务培训的机会,让我们的工作环境能和公办中小学的教师一样。希望同在一所城市,都是教书育人,待遇公平。
苏州市网友 卓文君 大学生
我是一名法学在读本科生,也就是未来的法律人。我理解的尊严,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正常人、残疾人、犯罪的人、收入低的人,都应受到合法、公正的对待。
杭州市网友 我不后悔 农民工
我是一个80后新生代农民工,我们农民工需要的不是什么高工资,高待遇,而是需要企业给我们一个做人的尊严,工资按月能够及时发给我们,不要没事拿我们出气。我们也是人!大家互相尊重,谢谢!
湖州市网友 大洋芋 农民
我是个农民的儿子,也是一个农民。我的尊严观就是:我家的口粮田,别说征用就征用。我们赖以生存的农田到底是谁说了算?
东莞市网友 浦公英
什么时候解决了农民的养老问题,中国的农民就有尊严了。农村的老人只要还有一口气就得干活,70多岁的农民还得种田,还得到山上去捡柴禾烧,还得去地里种菜。
武汉市网友 杀虫剂 个体商户
我是一个生意人,希望没有政府部门没完没了的检查和借机罚款。
网友 胡一
我认为尊严不是说的,而是建立在公平基础上的。将那些尸位素餐的干部处理掉,百姓在政府面前就会有尊严。把垄断行业拆分,百姓在消费的时候就会有尊严。公开公正执法,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纠纷时就会有尊严。取消择校,平等教育,孩子及孩子的家长就会有尊严。处理好房价,人们在开发商面前就会有尊严。
大连市网友 Shawn 大学生
我是一名学护理的本科生,刚踏进学校,很自豪,救死扶伤是医学生的誓言。如今我在医院实习,感到实习护士是医院生物链的最底层。在医院工作了八个月根本没有基本生活保障。节假日既要加班又没有加班费。请健全相应的劳动法保障广大实习生和实习护士的利益。
北京市网友 梦剧场 球员
我想要的尊严是中国足球能够有所起色,而不是国民茶余饭后的笑料,口诛笔伐的焦点。当一群孩子在废弃的厂房空地踢球的时候,大人们不再说这群野孩子真没出息。
网友 深蓝海洋 打工者
让在异地打工的我们不再像被审贼一样不停地、频繁地被派出所、居委会或有时甚至连身份都不明了的人强行入屋审查。我们也有尊严。不是到北京来做强盗的。不要周围一有个风吹草动就把外地人当成贼。
网友 喜喜
如果要和政府部门打交道,我希望每一个工作人员能积极、准确地反馈,而不是随意打发我,摆出一副大爷的姿态。
从“臣民”到“公民”
公民的尊严需要政府护佑,更需要自己去维护。但是受数千年封建遗习影响,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习惯于“依靠”政府,缺乏现代社会的公民意识,懂得依法理性维权的人还是少数。我们欣慰地看到,政府已经高调宣布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相信中国人由“臣民”向“公民”转变的速度将加快
本刊记者/王全宝
3月5日,周鸿陵早早就起床,他计划到市里办两件事:约一个朋友谈网络公民教育;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张静教授交流一下。
一年之前,周鸿陵搬到了现在的住址,北京市通州区东南的月亮湾小镇。
从北京的香山脚下,到北京大学附近的地下室,再到丰台区的城乡结合部,都曾留过他的踪迹。在北京生活了已经十几年的周鸿陵,已经记不清楚自己换过多少个居住的地方,他戏称自己是“流窜犯”。
“这是我现在的名片。”3月6日,周鸿陵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先进行了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他现在是北京新时代致公教育研究院院长。
此前的2月28日,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中指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几天后,在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让广大群众更好地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
如何才能激起广大群众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的意识?周鸿陵认为,关键是要进行公民教育,培养广大群众的公民参与意识。
乌托邦实验
谈起公民教育实验,周鸿陵把自己的经历拉了很长。
197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17岁的周鸿陵在河北任县念书时,读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李银河与林春在《中国青年》上署名发表的《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文章。结合文章和自己的亲身经历,周鸿陵模糊中意识到,民主法治才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从此,凡是有这方面的书他基本上都通读。
1996年10月,周鸿陵来到北京,在北京大学附近“蜗居”下来。之后,他把更多的时间留在了“蹭课”上。
“我听过刘伟、李景鹏、张静、叶自成等很多教授的课,这对我以后搞公民教育有很多帮助,尤其是有不明白或者模糊的问题,我就直接向教授们请教。”周鸿陵希望通过这种“蹭课”的方式,弄清楚长期困扰自己的问题。
两年多的“蹭课”经历,使周鸿陵慢慢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想法:要落实民主与法治,人的思想转变最关键。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李慎之(已故)的介绍下,1999年12月,周鸿陵依托茅于轼主持的天则经济研究所,成立了天则经济研究所村民自治课题组。周鸿陵把它称为“天村”。 在“天村”得到第一笔基金会的公民教育项目援助后,周鸿陵开始了他的“天村”实验。
有了公民教育项目资助后,周鸿陵打算选北京或周边地区作为试验基地,但几经联系后都被回绝了。
“我们公民教育项目内容一般是培养公民意识、普及法律、公民选举、管理和监督这四项,一般是先电话和有关部门沟通,开始工作人员表示欢迎,但当我们真要去的时候,基本就被推辞掉了,原因大多是上级政府还没批准或者说要挂靠单位的介绍信。”周鸿陵认为被拒绝的最大原因是基层政府怕老百姓监督。
在数十次联络失败后,周鸿陵把目光移向了农村。2000年8月,项目最终辗转落户于湖北沙洋县。周认为项目落户成功的原因是:“这个县的常务副县长梁开金对村民民主培训特别感兴趣。”
“天村”试验,引来一大批国际国内媒体的争相报道,赞扬与否定的声音并存。2001年底,沙洋县民政局对这个非政府部门的综合调研、村民培训、咨询指导给出鉴定:对实施地的村民自治、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001年12月26日,周鸿陵将“天村”的牌子换成了“北京新民教育研究中心”(下面简称“新民”)。2002年年初,周鸿陵找到了时任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副处长王时浩,表达了新民中心希望能在北京做一两个公民教育样板社区的想法。
经过几番沟通,在民政部的协调下,同年4月18日,新民中心与北京东城区北新桥街道办事处达成了在九道湾社区进行竞争性直接选举试验的协议。8月17日,九道湾社区成功地进行了社区居民的直接选举。
九道湾实验成功后,周鸿陵在海淀、石景山等地相继开展公民教育实验。“通过公民教育提高公民意识,通过公民行动扩大公民参与,扩张公民社会实现社会转型”,在2004年北京海淀区人大换届选举中开展推动自荐候选人参选的实验项目后,周鸿陵如是总结民主实践项目的经验。
2004年1月,周鸿陵把“新民”再次易名为“北京新时代致公教育研究院”,并出任院长。2006年12月正式启动了公民远程教育项目,在网络上设立公民教育内容,在上海、广州、河北、山东巨野等地设立公民远程教育学习小组,编辑公民教育的学习期刊《学习通讯》。
清华大学NGO研究所专家曾经表示,周鸿陵的公民教育无非是一场“乌托邦梦想”。但周鸿陵认为,“目前的中国处于一个重要而又艰难的转型时期,有人说我是在搞乌托邦实验,我会‘虽不能至,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