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记者:这几年江西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受客观因素制约,依然有一些地方比较贫困,老百姓的日子还比较困难。您能否谈谈如何帮助和带领这部分群众脱贫致富?
苏荣: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按照中央新的扶贫标准,江西有3400个贫困村需重点扶持,还有386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11.1%。帮助和带领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是我们实现全面小康必须啃下的“硬骨头”,是江西各级党员干部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我们要以最大的决心、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确保到2020年,全省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实现“生产条件有大改变、生活条件有大改善、社会事业有大发展、社会保障水平有大提高、生态环境有大改观”五大突破。
下一步,我们将全力打好五个方面的攻坚战:一是打好改变连片特困地区面貌攻坚战,统筹省级新增财政扶贫资金继续给予重点扶持;二是打好加快贫困地区“三农”发展攻坚战,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三是打好扶持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攻坚战,确保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高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四是打好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攻坚战,尽快使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有明显改善;五是打好提高贫困地区可持续自我发展能力攻坚战,增强立足自身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这里,结合江西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我谈一谈中央苏区的发展振兴问题。江西是著名革命老区,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达25万多人,占全国的1/6,在革命战争年代作出了巨大牺牲。加快以赣南为核心的中央苏区发展振兴,既是老区人民的强烈愿望,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根据中央关于支持、扶助革命老区发展的精神,去年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促进中央苏区发展振兴的战略构想,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我们正会同国家有关部委抓紧研究制订支持中央苏区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并力争成为全国区域性发展战略。总体思路是,结合实施罗霄山特困片区扶贫攻坚,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制定扶持中央苏区发展振兴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政策体系,探索支持中央苏区发展县域经济、完善社会事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本公共服务、搞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创新体制机制的新途径。今年开始,省财政每年安排3亿元专项资金,集中支持中央苏区县和不是中央苏区县的国定、省定特困片区县,每个县每年安排1000万元,连续安排10年,让中央苏区人民群众尽快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家人
记者:您一直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主动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争取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对于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创新社会管理,您有怎样的思考?
苏荣: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我们党是靠群众工作起家的,也是靠群众工作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实践证明,党的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路线始终是我们党安身立命的根本。这些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家人,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紧紧抓住维护群众利益这个根本点,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2004年,我们面向社会开通“全天候”的专用手机、电子信箱和短信平台,建起了群众反映情况和诉求的“民声通道”。近8年来,“民声通道”共收到群众反映29万多件(次),成为江西百姓反映诉求的主要渠道之一。“民声通道”得民心,根本原因就是百姓的诉求能得到及时回应,是在扎扎实实地办实事、做好事、维护群众利益。
二是牢牢把握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这个着力点,学会用群众语言和群众喜欢的方法来做好群众工作。在江西赣州,当地积极开展了“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三送活动,运用群众的语言宣讲政策,根据群众的需求提供服务,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如今,基层群众有了大事小情,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找身边的“三送”干部。
三是切实抓住增强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这个关键点,注意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我们始终强调,要用群众的眼光、从群众的角度来想问题、看问题、处理问题,把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重大举措落实到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落实到住房、医疗、教育、社保、就业等关系百姓生活的具体事项上。
四是始终站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这个立足点,坚持重心下移、深入基层,实行“干部下基层”常态化。我们开展了“十万干部下基层、排忧解难促和谐”活动,让机关干部“沉入”基层,自带被褥,食宿农家,作业田头,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听民声,访民苦,解民忧,结民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一点一滴中,增进群众的感情、累积群众的信任、赢得群众的支持!
从决策源头上保障和维护群众利益
记者:2011年7月,江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维护和保障群众利益决策机制的意见(试行)》。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苏荣:如何建立健全有效维护群众利益的决策机制,从制度上保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从源头上避免和减少因决策不当或决策失误损害群众利益现象的发生,如何做到重大决策前进行准确风险评估,确保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得到更好贯彻落实,这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
在认真调研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去年我们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维护和保障群众利益决策机制的意见(试行)》,明确要求把制定决策、执行决策与关注民生、广聚民智、维护民利密切联系起来,从制度层面切实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明确规定,必须严格按法律、政策和程序作决策、办事情,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大工程项目,决策前必须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群众拥护和赞成的就全力做好,对群众不利、群众不拥护不赞成的就坚决不做。比如,给予群众的征地、拆迁、改革补偿,在法律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就高不就低,尽可能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多年来的工作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是站稳群众立场,坚持与群众站在一起,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践行人民至上的价值观、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永远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