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 黄昕
浙江在线11月05日讯时下正值红枣成熟期,宁波援建库车的农业产业合作项目——新疆掌生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前期基础设施建设紧张施工的同时,公司采购人员已经忙着在库车县各乡镇收购优质红枣,其晾晒场也已开始启用,这将为下一步红枣深加工的开展奠定基础。
公司总经理陈建波是慈溪人,他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在库车拥有两万亩种植基地,这在浙江是很难想象的。这个项目的投资方来自慈溪医药、房地产、风投等不同领域,大家对新疆特色农业一致看好。陈建波说,在新疆打拼的一年多时间,让他感受最深的就是新疆人的热情和淳朴,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扶持。
作为相对富裕的省份,这几年来,浙江省在支援新疆、西藏、青海等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四川青川的灾后重建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越来越多的浙江人,把青春和热血洒在了异乡那片辽阔的土地上。
初到新疆投资创业
各方面都享受“直通车”待遇
新疆掌生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宁波市援疆指挥部牵头引进的首个农业产业合作项目,总投资2.1亿元,规划建设果品深加工中心和果品种植基地。
果品深加工中心位于库车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果品加工区,用地面积100亩,计划建设红枣、核桃、白杏等水果加工生产线2条,5000吨果品储藏保鲜库和500吨小型冷藏库各项1座,6000平方米常温仓库2座。该项目投产后年可加工鲜果2万吨,解决就业1400人左右,产值10亿元。
总经理陈建波曾经在甘肃、北京等地做房地产生意,谈到当初来新疆的理由,他说他一直想做并非常看好农业项目,但是浙江的土地资源太紧张,成本过高,而新疆地广人稀,对他来说非常有吸引力。
由于农业项目投资额度大,投资周期长,来到这么远的地方创业,陈建波开始也觉得心里没底。听说宁波对口支援库车,他心里踏实了不少。2010年10月去库车全面考察了一番后,最终决定在这片土地扎根创业。
“说起来,这些年走的地方也不少了,但这么受重视和关注的创业还是第一次。”陈建波说,去年6月9日,他和库车县签约后,开始了在新疆的创业,一年多来,他的工作得到了宁波市、库车县和宁波援疆指挥部的大力支持。
“项目开工的时候,很多领导都来参加公司的开工仪式,为大家鼓劲,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陈建波说,在库车的工作中,相关部门给公司提供了很大便利,相关的审批等工作,都给公司坐上了“直通车”。
新疆投资环境好
当地人热情好客
“这一年多来,我基本上每天都在新疆,也让我对新疆这个地方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陈建波说。
陈建波对库车最大的感受就是投资环境好,当地人非常热情淳朴。“库车治安很好,晚上走在路上,感觉心里很踏实。”陈建波说。
陈建波另一个感受就是当地人的淳朴。“库车人非常热情好客,肚子饿了,口渴了,随便走进一户人家,他们就会把最好的东西给你。”
陈建波说,刚到库车的时候,有一次他在离县城30公里外的一个地方考察,当时车子坏了,感觉又渴又饿,想找个地方吃饭,又没有饭店,只好试着走进一户村民家讨点吃的。那户村民二话不说,就把家里最好吃的东西全拿了出来,让他们吃了个够。陈建波想给他们钱,他们说什么也不要。
“这里的人真是非常好,每次看到他们像水那样澄澈的眼神和淳朴的笑容,我就有一种想要留下来,多做些事情的冲动。”陈建波说。
整合两地优势资源
实现双赢共创美好生活
陈建波说,库车光照时间最长的时候可以达到一天16个小时,昼夜温差较大;沙性的弱碱性土壤土质疏松,有利于根系的生长;这里的水源基本为山顶的雪山融水,水质非常好;整个大环境污染少,气候干燥,病虫害少,几乎不用农药,这些都为新疆的农产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
资源整合后,只需要很少的成本,就能得到很大的回报。目前公司实行全疆采购,统一品牌,价廉物美。
陈建波希望,通过他的努力,能让浙江人吃上新疆最好的红枣,最好的苹果。目前宁波的超市里可以买到越来越多来自库车的食品,他更希望浙江人在品尝这些来自新疆的食品时,能够感受到新疆人的淳朴和热情。
“那么,你能为新疆带来些什么呢?”记者问陈建波。
陈建波说,除了带来资金、促进当地就业外,他还希望能把浙江比较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带到新疆,让这里尽快富起来。
“新疆和浙江距离遥远,每一个援疆干部人才,每一个参与新疆建设的浙江商人、建设者都是一座桥,沟通着这两个遥远的地方,我希望随着我们共同的努力,让新疆和浙江一起富起来。”
【新闻背景】
浙江援建结出累累硕果
截至2012年9月底,我省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地区和兵团农一师累计共完成投资84.73亿元,到位援助资金33.51亿元。256个项目全部开工,在建(实施)项目94个,完工(完成)项目162个。其中:基建类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2.11亿元,完工项目140个。智力类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62亿元,已完成22个。
作为相对发达省份,近年来,我省对新疆,西藏、青海对口支援地区的支援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我省大力实施援建项目、大力推进产业培育和经贸合作以及开展智力援建。到2011年,我省对口援建西藏那曲完成投资为1.71亿元。与此同时,我省对口支援青海省海西州指挥部,一年来已为当地争取到援建资金7500多万元。
西藏那曲,海拔4500米高原之地。恶劣的高原气候条件,严重缺乏的建设物资等,都让援建工作变得格外具有挑战性。然而,不甘落后的第六批援藏干部依然迎难而上,在2011年5月正式启动我省援藏16年来单项工程投资最大的项目“浙江小区”,根据规划,建成后的“浙江小区”可安置1000多户那曲镇农牧民,使他们从原来简陋住房,直接过渡到现代化住宅。
在阿克苏,规模达20平方公里的浙江产业园已经开工建设。为支持当地产业发展,我省额外拨款3亿元援助资金用于该园区的建设。现代化的物流区、基础设施配套区、纺织区等这些高起点的规划吸引浙商们纷至沓来,成为拉动阿克苏经济的一个重要推手。
因为人员紧缺,14个援青干部分散在海西州的各个市、县、行委“孤军作战”。但是为浙青两地的产业对接铺路搭桥工作进展却有条不紊。今年他们先后组织浙商参加“苏推会”、“青洽会”等,成功为青海吸引浙商签约项目13个,涉及太阳能光伏新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和服务业基础项目等多个领域,签约金额为48亿元。
【记者手记】
亲历浙江援建感受巨大变化
因为工作关系,我曾经到浙江对口支援的四川青川县和新疆阿克苏地区各工作了4个月,亲历了浙江的援建工作,也感受到这些地方发生的巨大变化。
无论是援建干部,还是教师、医生,抑或是商人、工人,每一个来自浙江的建设者,都把所援建的地方当成第二故乡,倾情为其奉献。
在青川,我认识了浙江建工集团的建设者柳波,家境宽裕的他从小没吃过什么苦,而在青川,住的是板房,吃的是方便面,还经常走几十里的山路,但是,他没有叫过苦,一直坚持着。
“在青川,我知道了什么叫责任,一年多来,我觉得我长大了不少。”回到杭州后,柳波对我说。
去年,柳波又主动报名去了西藏,接受更新的挑战。他说,这些年来,虽然总是离家几千里远,但是感受到了内心的充实,在为青川、西藏的发展作出自己贡献的同时,也让自己得到了成长。
无论是在青川,还是在阿克苏,我都感受了这两个地方巨大的变化,一个个学校、卫生院、居民小区拔地而起,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而一说起浙江人,青川、阿克苏等地的人们,也无不竖起大拇指,浙江人勤劳、善良、务实的作风,也给当地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