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9月10日消息:据《东方早报》报道,由国家发改委、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执行委员会、世界银行和绍兴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上海世博会“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主题论坛昨天上午在江南名城绍兴开幕。本次主题论坛包括一个全体大会、一个主题对话会、一场圆桌对话、四个平行分论坛和一个闭幕总结大会,重点剖析转型期城乡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展望城市化时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远景。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在论坛上透露,2009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46.6%,比2003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2004年以来,粮食连续6年增产,去年总产量超过1万亿斤,创历史新高。同时,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03年至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622元提高到5153元,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9.5%。
建议加大教育投入
在教师节来临之际,不少与会嘉宾都提出了教育在中国今后的城市化发展中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职业教育也将在城乡互动中成为维持平衡的“砝码”。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埃里克·马斯金表示,加大教育的投入以及更好地解决就业同样是缩小城乡差距的一种有效手段。埃里克·马斯金认为,农村人口之所以会大规模涌入大城市,是因为人们认为在大城市中有着更好的就业机会,但许多人并不拥有全球化市场上所需要的教育技能。“他们本身可能没有经济能力去做教育培训,而公司也往往不会投入这笔费用,这就需要第三方,也就是政府予以支持。”埃里克·马斯金还表示,发展小城镇和中心城镇也将是中国经济发展中关键的一步,“小城镇发展了,便能给农村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也能缓解大城市的压力。”
德国前副总理、前外交部长约施卡·菲舍尔也谈到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约施卡·菲舍尔透露,“在我小时候,也就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德国人也并不那么愿意去进行职业教育,但现在人们的思想改观了。”约施卡·菲舍尔称,德国的高端产品制造需要在职业教育中导入高端的人才,而市场的需要也使得大家越来越愿意接受职业教育。
世博带来无形财富
在与会嘉宾中,有许多是已经参观过世博的,另有一些也即将在论坛结束后应邀参观世博。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认为,上海世博会一个巨大的作用便是提高了世界人民眼中的中国形象,而这也将为中国今后的经济发展创造更多机会。
樊纲透露,自己已参观过世博了,“在世博会上,各个国家都带来了它们最前沿的一些理念。世博会正是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大开眼界的好机会,让我们能够迅速捕捉到整个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在樊纲看来,上海世博也将为中国带来许许多多无形的“财富”。樊纲相信,上海世博会可以很大程度地提升中国的形象,提升中国的知名度。“通过世博会,‘中国制造’这四个字的含金量将会大大增加。”樊纲称,整个世界也会因为上海世博会而更加了解中国,中国的产品、中国的品牌也会因为这一契机而增加其在世界范围的可信度,“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商机”。
德国前副总理、前外交部长约施卡·菲舍尔则对上海世博会抱有很高的期望,他告诉记者自己即将在论坛发言结束后起身前往上海,参观包括中国馆、主题馆和德国馆在内的多个世博展馆。“德国以多个案例参展上海世博会,这将对促进中德关系起到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