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
无锡水危机引发宜兴化工企业关停风暴
2007年07月05日 18:39:02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5月底的无锡水危机事件中,“化工之乡”宜兴周铁镇成了众矢之的,镇上的100多家化工企业正在为此付出代价,其中大概八成企业将要遭遇关停。不过,将被关停的企业,已经开始受到了其他地区的热切关注。 许多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方,知道宜兴的化工企业面临关停,都纷纷跑来招商,并开出极其优惠的条件。 如何防止一个“类周铁镇”的污染点的再次冒出,这个是太湖整治需要更深入考虑的问题。 水危机引发的关停风暴 在水危机发生后,杭盤大与几个化工厂老板碰了个头。杭盤大对他们说,马上就要整治到你们了,不信等着看。半个月之后,宜兴市政府作出了关闭周铁镇100家化工厂的决定 5月底的时候,无锡市民因为蓝藻暴发而被迫停用太湖水的消息传来,太湖西岸的杭盤大马上预感到,一场风暴将很快降临他所在的这个小镇上。 这里是宜兴市周铁镇,坐落于太湖西岸北端,全镇位于太湖水污染防治一级保护区内。在过去的许多年里,每当这个镇出现在媒体上,几乎总是与一个主题有关,那就是“化工污染”。 杭盤大就是这个镇上的众多化工厂老板之一,他目前掌管着一家年销售10亿元左右的合资企业。他同时还是周铁镇人大代表团工业组的组长,是当地默认的商会领袖,关心当地企业集体的命运,已经成为他的分内之事。 过去一个时期,杭盤大不断地提醒他的同行们,要尽快改善自己的环境记录,以求得社会认可。但是,令他担心的局面最终还是发生了。 在水危机发生后,杭盤大与几个化工厂老板碰了个头。杭盤大对他们说,马上就要整治到你们了,不信等着看。半个月之后,宜兴市政府作出了关闭周铁镇100家化工厂的决定。 6月初,就在无锡全城为了解决饮水危机而夜不能寐的时候,周铁镇上一家化工厂仍在夜间偷排污水,结果被媒体逮了个正着。 6月6日,无锡市宣布了对周铁镇和宜兴市环保局的5名官员的行政处分。他们成了此次影响巨大的无锡水危机事件中,唯一一批被追究责任的官员。 对于企业的追究则远未结束。6月15日,宜兴市环保局的一位官员透露,根据宜兴市政府正在制定的整治计划,在接下来的1年中,周铁镇现有的100多家化工厂中,约有八成将被关闭。这一力度,远甚于太湖流域其他地方在水危机之后公布的任何一个整治计划。 周铁镇上的化工厂老板们,在挥霍了公众的耐心之后,即将接到最后的罚单。 改变还是离开 在过去的数年间,由于当地环保政策的收紧,周铁镇上的一些化工企业纷纷外迁,其中苏北沿海连云港和盐城交界处的响水、灌南、滨海为主要的目的地。正在开始的“关停”行动,将会引发更大的外迁。 杭盤大曾经带领周铁镇工业界的人大代表到上述这些地方访问,了解周铁企业在那边的情况。他说,已经有几十家来自周铁的化工厂在那些地方落户,而那里的化工区在环保方面的措施“跟周铁根本没法比”。 当地政府的领导往往都带着招商引资的心态接待杭盤大一行,但是杭盤大却对他们提出了建议:应该对企业的环保提出要求。 杭盤大对记者表示,周铁过去有许多重污染企业,不能生存,有许多都搬到苏北去了。 “我以前说过,你搬到苏北也没有用,这只是暂时的,国家环保总局不会不考虑这个问题,你要有治理能力还可以,没有治理能力,你跑东跑西都没用。” 但是,外面的诱惑是巨大的。宜兴市环境监察大队副大队长孙列锋对《第一财经日报》说,有的地方政府招商人员甚至跑到宜兴市环保局来了解哪些企业将被淘汰。 “像安徽某县在环保方面开出的条件是,你只要把污水排到我们的下水道入口,其他的事就不用管了。”孙列锋说。而这个县同样也在太湖的上游。 周铁镇党委宣传委员陈庆丰说,由于环保标准的提高,以及对化工新项目的限批,周铁镇企业近年来累计对外转移投资已达10亿元,如果这10亿元留在周铁的话,将会带来40亿元的年销售收入。而周铁镇2006年工业销售收入也才60多亿元。 过去几年来,周铁镇已在努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引进了一些机械制造和轻工业项目。根据陈庆丰提供的数字,化工占全镇经济总量比例已从1998年的85%下降到现在的40%左右。 最大硫氰酸盐生产商的创业史 今年50多岁的冯启明拥有一家受到业内尊敬的化工企业。他的企业是国内最大的硫氰酸盐生产商,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硫氰酸盐供货商之一。在他的客户中,包括世界胶片巨头伊士曼柯达,以及世界化工巨头阿克苏等。他的产品或许就与你的生活息息相关,你相册里的像片,或者冰箱里的牛奶,甚至你儿子出生过程中使用的催产素,可能就包含着他的劳动成果。 20多年前,作为周铁镇上的一个普通农民,冯启明对化工也几乎一无所知。当时,无锡的乡镇企业搞得红红火火,冯启明在无锡市开拖拉机给这些工厂搞运输,三年之后,赚到的钱只够在周铁建两间瓦房。而拖拉机运输的竞争日趋激烈,几乎挣不到什么钱了。 冯启明决定自己开工厂,于是向一位无锡工程师请教致富之道。“他跟我说,没有钱的话,可以搞化工。搞化工投资小、调头快、见效快,一个锅子可以做好多东西。” 之后,冯启明找了五六个朋友,借到2.5万元钱,在周铁搞起了小化工。他最初的生意,就是开着拖拉机到别人厂里拉废料,回来加工提纯之后,再卖给人家。 如果要追溯太湖水中支持蓝藻疯长的某些磷元素的来源,穿越时空,或许就可以到达20年前冯启明的搪瓷桶中。冯启明的第一个化工工艺无比简单,“就是买了两个工人喝水的那种搪瓷桶,挖了两个土灶,蒸磷酸。” 这是周铁镇第一批化工企业主创业史的缩影。“就这样起家的。就是一边做,一边学,慢慢长大。”冯启明说。 此后经年,他们的事业和财富在成长,与此同时,太湖水质也在以每年一个等级的速度恶化,这其中的关联,虽然难以量化,但已经成为共识。 冯启明的COD约束 离开太湖大约1公里,就是冯启明的工厂。这家工厂并不像传统的化工厂那样管道交错高耸,从外面看上去,它更像一家普通的生产企业,一切都在标准厂房中悄悄地进行,厂区绿树成荫,甚至有小桥流水的人工造景。 每一年,世界各地的客商从这家工厂拉走超过1亿元的化学产品,同时,工业废水从工厂源源不断流出,经过大约1公里的路程,进入太湖,在那里,停泊着冯启明的游艇,而蓝藻时起时落,令人心悸。 冯启明强调,他排放的废水是达标的:COD控制在70~80mg/L,好的时候在40mg/L,低于国家标准限定的100mg/L。 COD是“化学需氧量”的英文缩写,它是衡量水中有机污染物含量的重要指标。在一些未经处理的化工废水中,COD可高达数万mg/L。 20多年前,冯启明根本没有听说过COD。在从事化工生产后的许多年里,这个术语对他也只具有纸面上的意义。 冯启明承认,在积累阶段,由于资金压力大,自己在环保方面“考虑得少”。 从1996年新厂建成之后,冯启明开始做出口贸易,他对于企业的理解因此发生了一些变化。 “我做20多个国家的生意,老外经常过来看,对我的环保也有要求。我也经常到国外看,经常交流,观念就不一样了。包括安全、环保、社会责任上面,已经有老外这种理念。” 冯启明表示,现在已经不是纯粹为了赚钱,也想做点事。“像我现在就是想体验一下人生的价值,就喜欢跟老外比。” 除了那艘能够带他遨游太湖的游艇,冯启明生活上并不追求奢华,这位身家过亿的老板甚至连别墅也没有建。此外,他和镇上其他化工厂老板一起,为当地的公益事业慷慨解囊。目前,这个镇上由化工厂老板设立的慈善基金已达到11个。 “积累阶段已经过了,现在要想把企业做下去的话,如果你起点不高、标准不高,根本想都不要想,就是政府抓不到你,老百姓天天来抓你,你过不了关的。”冯启明说。 不断升级的环境博弈 “零点行动”之后,周铁镇居民的环境意识和维权意识更被调动了起来 “化工企业,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对太湖多少会造成一点污染。这个谁都不能说没有。‘零点行动’以前,2000年以前,我们(这些化工企业)对污水、废物还是处理不够。”冯启明说。 据孙列锋介绍,在1995年之前,周铁的化工厂都不上规模,用的是“最土的”工艺和设备,环保当然也谈不上。 1995年后,一小部分完成原始积累的化工企业主开始了跨越式发展,周铁镇出现了一些上规模的企业,而同时这些企业的排污问题也开始受到关注,并引来了1998年的太湖“零点行动”。 环境的恶化引起了社会的反弹。“由于环境污染事故频发,周铁镇过去经常发生居民和工厂之间的矛盾冲突。”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环境社会学者张玉林说。 在1998年,中央政府发起强制太湖流域企业达标排放的“零点行动”之后,该地居民的环境意识和维权意识更被调动了起来。 冯启明对那个时候的情景记忆犹新,他回忆说:“1998年‘零点行动’开始以后,我感觉老百姓比政府还要重视得多,看到你偷排啊、处理得不好啊、污水口(水的)颜色不好啊,他马上举报。我们这里的老百姓境界还是很高的。” 2001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特地来到周铁镇,视察了该地的化工厂和污染治理情况,并提出了加强环保的要求。 在各方面的重压之下,企业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冯启明在1996年已经在现在的地点投资建设了新厂。“零点行动”之后,“我们就在这个(环保)方面投入了好多钱,一步一步按照发达国家标准来做,能做到尽量做到。” 孙列锋说,1998年之后的一段时间,虽然开始抓排污,但是并没有关厂。“那个时候的指导思想就是‘抓大放小’。要求先把一些排污大户的污水治理好,小的就随他去了。” 2000年的一次整治中,宜兴市关掉了少量小化工。直到2003年,宜兴市提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才开始大量关闭小化工,周铁镇至今已关闭了近200家。 尚未完成的集体转身 与冯启明一样,杭盤大近年来也有一个大转变,甚至比前者转变得更彻底。杭盤大过去拥有几个化工厂,以油漆深加工为主业。2003年,杭盤大彻底放弃了原来的传统化工产业,与一家台湾公司合资,引进高新技术,上马了大陆先进的PS(聚苯乙烯)生产线,并实现“零排放、清洁化”生产,他的年销售额也突进到现在的10亿元。 杭盤大的工厂因此成为宜兴市政府树立的环保标杆和创新典型。“我们连全部70多个员工的生活污水都充分利用了,处理以后灌溉厂区的树木。”杭盤大说。 作为周铁镇上默认的商业领袖,杭盤大常常在空闲时间到其他人的工厂转转,给他们一些环保方面的建议。此外,对于那些可能严重损害行业声誉、“对子孙后代不负责任”的项目,杭盤大也会组织力量施加影响。 “老早以前有一些企业确实有污染,经过几轮整治之后,那些危害严重的工厂基本都关了。现在剩下来的应该说都有能力治理好,关键是他的观念要改变,不要说为了省几个钱(就不搞治理)。” 说起他的那些同行们,杭盤大言语中颇有遗憾。他说,现在这些化工厂不能一概而论,“10个厂长里头,至少有一个两个头脑还是有问题。” 张玉林教授2006年的田野调查也表明,现在周铁镇的居民对于化工厂老板的总体评价比过去有所好转,因化工企业的污染事故所导致的冲突也明显减少,但是,仍然有个别工厂因为排污而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 张玉林说,正是这些仍然不守规则的企业,以及污染滞后性所造成的环境状况改善缓慢,延续了周铁镇和其化工企业在外界的坏形象。 孙列锋表示,在这一次整治中,能够幸存的只能是那些发展到中后期的企业,他们要么是完全现代化的企业,要么已经走到现代化的门口,那些还保留着乡镇企业时代思维的企业,肯定会被无情地砍掉。 凭借几条硬指标,冯启明的工厂在本轮整治中应可确保无虞,但是他仍决定,继续改善自己的环保形象。“在明年6月(政府规定的达到新排污标准的期限)之前,我肯定做到零排放。” 底线不同之困 由于连续两年申请扩大规模而被否决,冯启明也已到苏北滨海县投资建设新厂。但是,冯启明不愿意放弃在周铁的老厂,他甚至根本不想离开这块故土。“我生在周铁,也要死在周铁,死了还要葬在周铁。” 但是,留在周铁无疑是需要成本的。冯启明要做的是使他的工厂达到零排放——不再向太湖排放一点污染物。 杭盤大说:“周铁的企业,应该说都已经认识到这一点:要想生存,必须要走(零排放)这一步,走在人家的前面。但是走在人家的前面实际上很累啊。” 他说的“累”是指,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增加了企业成本,为了生存,则必须在企业管理等其他方面领先于人家,把总成本降下来,这样才能在与环保标准较低地区的同行进行竞争时保持优势。 孙列锋也认为,污水治理与否,对企业成本影响很大。如果全国不能执行统一的环保标准,那么像周铁这种环保标准不断提高的地方,企业将很难生存。 孙列锋说,以一个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化工企业来说,如果真正要按照国家标准来处理废水的话,基础设施投资应在100万到300万元之间,但是这些企业的总投资也就七八十万元,让他们投入这么多建设环保设施根本不现实。 对于那些上规模的企业来说,他们有能力投资建设环保设施,但是平时的运行费用也颇为可观。孙列锋估算,这块费用大概可以占到总产值的1%~3%。 “化工行业相对特殊一些,现阶段来说,他们的利润空间还比较大,因此有能力承受环保设施的运行成本。”孙列锋说,“如果是其他竞争更激烈的行业,利润空间本来就小,这块成本就无法承受了。” 孙列锋认为,各地在环保方面所面临的压力不同,地方政府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不同,以及各地的环境容量不同,这些因素都使得各地的环保门槛差别很大,这样的局面无论对地方之间的竞争还是对企业之间的竞争,都造成严重的不公平。而恶性竞争反过来又影响到政府和企业对于环保策略的选择。 “至少各地都要守住企业排污的‘国家标准’这一底线,才能解决目前的困境。”他说。 2003年2月公布的《宜兴市周铁镇工业污染源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中说,“由于化工行业特有的污染性,全镇的结构性污染较为突出,对太湖水质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也对该市的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压力,是各级环保部门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地区。” 周铁镇的乡镇企业路径 根据宜兴市官方公布的数字,在高峰时期,周铁镇共有330多家化工厂。 宜兴市环境监察大队副大队长孙列锋回忆说:“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全国开始大发展,周铁镇上到处都是小化工的厂牌,大约在1995年前后,数量达到顶峰。” 周铁镇小化工兴起的时候,也正是无锡乃至苏南的乡镇企业遍地开花的时期。无锡是中国乡镇企业的发祥地和经验输出者,创造了以乡镇企业为经济主体的早期“苏南模式”。1989年,无锡乡村两级工业企业产值达219.9亿元,占全省的19.1%,占全国的3.6%。进入九十年代后,无锡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发展,到1994年,无锡乡村两级工业企业数仅占全国乡镇工业企业的0.22%,而工业产值已达到1355亿元,占全省的24%,占全国的3.9%。 在苏南乡镇企业发展的洪流中,周铁镇上的创业者们偶然选择了化工,并一发不可收拾。 宜兴市2003年2月公布的《宜兴市周铁镇工业污染源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反映了当时的情形。方案中说,周铁镇因历史原因形成了以化工行业为主的传统产业结构。1996年前,全镇共有生产性企业184家,其中化工企业128家,(2000年、2004年分水镇和洋溪镇先后并入周铁镇,原3镇化工厂总计应为330多家)化工行业的产出规模占全镇经济总量的85%。 事实上,那个时期的苏南地区小化工遍地开花,周铁并非特例。当初的数字已很难统计,根据江苏各地今年早些时候公布的数据,无锡全市化工企业目前接近3000家,苏州市2200多家,常州市2400多家。而宜兴作为无锡所辖的一个县级市,至今仍然拥有近1200家化工企业。这已经是多次关停之后的数字,最初的兴盛由此可见一斑。 来源:
东方网
作者:
编辑:
余伟刚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