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郑州7月11日电(记者 林嵬)记者从黄河水利委员会了解到,黄河第六次调水调沙日前结束,河道中5240万吨泥沙被冲入大海。目前,黄河下游主河槽过流能力达3630立方米每秒,较调水调沙前的2002年提高一倍,黄河“血脉渐通”。
近20年来,随着黄河下游来水剧减,黄河主河槽淤积加重,迅速萎缩,到2002年,黄河下游过流能力一度衰减到1800立方米每秒,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曾过流2.3万多立方米每秒的黄河严重“梗阻”,河道形态一度处于历史上最危险阶段。
在这种局面下,即使发生中小洪水,主槽也难以容纳,必然造成重大河势变化,易出现横河、斜河,增大了“冲决”和“溃决”的危险。2003年9月,河南黄河兰考段出现流量2400多立方米每秒的“小水”,却酿成重大漫滩灾情,河南兰考县、山东东明县114个村庄、近12万人被洪水围困。
为了改变黄河下游“血脉不通”的局面,2002年起,黄委会开始实施调水调沙,通过人工手段调度水库蓄水,制造洪峰,改变天然不平衡的水沙关系,冲刷清洗下游河道。经过连续6年调水调沙,下游河道得以全线冲刷,4.3亿多吨泥沙被冲入大海。
黄委会负责人指出,在黄河下游主河槽过流能力恢复到3500至4000立方米每秒后,通过“人造洪水”继续扩大下游主河槽过流能力难度加大,但黄委会将通过科学调度,力争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将黄河下游主槽过流能力恢复到4000立方米每秒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