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合肥7月13日电(记者吴晶晶、蔡敏)7月12日在合肥举行的2007年全国湖泊污染防治工作会上,让湖泊“休养生息”被反复提到。然而,在环保部门一轮比一轮更严厉的执法“风暴”都收效甚微的情况下,人们不免会问:我们真能让数量不断减少且不堪污染重负的湖泊休养生息吗?
环保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是人们担心湖泊无法休养生息的首要原因。“区域限批”、提高准入门槛、加大治污力度等等,有关部门制定了很多环境治理措施,但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显示,这些措施能否真正落实、见效,情况不容乐观。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这次会议上通报说,我国各地环境违法行为还相当普遍。近期国家环保总局检查11个省份的126个工业园区中,有110个存在违规审批、越权审批、降低环评等级和“三同时”不落实等环境违法问题,占调查总数的87.3%。在抽查的城镇污水处理厂中,超过一半运转不正常或停运,四成以上被查企业存在环境违法行为。
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存在缺陷,是人们担心湖泊无法休养生息的第二个原因。一轮又一轮的环保“风暴”之所以没有引起地方政府的足够重视,就是因为这些政策没有触及政绩考核这个“命门”,以GDP增长为核心的考核方法不改变、对重大环境事故问责不到位,看似再强硬的政策措施也是在外围转圈子,难以扭转当前的环保被动局面。
环保执法软弱无力,是人们担心湖泊无法休养生息的第三个原因。这其中,既有一些地方环保部门本身执法不严甚至失职渎职、猫鼠合流的原因,也有一些地方环保部门是迫于当地领导的压力放弃执法。
每年消失20个湖泊的严峻现实提醒我们,让祖国大地上现存的不堪重负的湖泊彻底休养生息已经迫在眉睫,这不是喊些口号、订些条规就能办到的,而是需要我们切实行动起来,认真落实有关政策,杜绝和抵制一切污染湖泊的生产生活行为,更需要严格执行法律和纪律,让破坏湖泊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者付出沉重代价,以为后来者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