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订阅本频道的头条新闻
 24小时热点  
·近8万新闻记者已换新记者证
·专家:针对差异细化碘盐标准
·美女保安将服务国庆安检
·18位老战士将参加国庆游行
·长沙发322个工种工资指导价
·河南监狱设服刑人员改造基金
·虚拟货币交易成色情网站动向
·两地车祸不同判 法官也纠结
·广东严查酒驾 一夜拘留78人
·青藏铁路查出1.28亿假发票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科学·探索·轶闻 更多
英雄纪念碑曾欲在碑内装电梯
·中国9大城市娶老婆成本
·陈独秀拒绝共产国际经费援助
·毛泽东亲自参加的悼念活动
·重庆连发地产窝案:五厅官落马
·"白宫"楼举报人狱中蹊跷死亡
 人物语录 更多
洪晃生父:章含之有外遇在先
·76岁李宗仁与胡蝶27岁女儿的忘年恋[图]
·开除刘少奇党籍 谁唯一没举手?
·谁是毛泽东的“双儿女亲家”
·揭秘:毛主席像章怎样从“狂热”到“制止”
·毛泽东的烟瘾:烟龄长达六十三年
·【中国·面孔】之悲情农民赵作海
·【中国·面孔】之“房产大炮”任志强
·【中国·面孔】之文强黑与白
·【中国·面孔】之冷血屠夫郑民生
·孟学农两度去职低调复出 曾赋闲一年远离公众视野
 English News More
浙报集团系列数字报刊
浙江日报 | 钱江晚报 | 今日早报
美术报 | 浙江老年报 | 城市假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财经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2007年经济体制改革意见出台 首推行政体制改革

  我国改革攻坚正处于关键时期,改革与发展的结合日益紧密,各项改革的联动更加重要,系统推进改革和规范改革措施的要求更加迫切

  近日,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出台了“关于2007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简称《意见》)。这份“迟到”的文件在胡锦涛总书记“6.25”讲话之后、十七大召开之前推出,尽管只涉及对2007年经济体改工作的指导,但其中许多新表述和新内容反映了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的新走向,很大程度上是一份承前继后的重要文件。

  为此,《瞭望》新闻周刊7月13日在中央党校访了对我国体制改革作过多次重要论述的中央党校教育长李兴山。他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方向,从十四大报告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到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说明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如何理解现在的“完善”?在他看来,“完善”绝非一般思维所以为的“差不多”基础上的“修修补补”、“填平补齐”或锦上添花,“而是攻坚和决战。”

  2007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走上和谐发展道路的重要阶段。李兴山认为,“可以说,近30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好改的、能改的都基本完成了,剩下需要完善的都是深层次难‘啃’的‘硬骨头’,都是需要用攻坚的手段和决战的态度才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意见》指出要“用更大力量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力争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因此,《意见》全新表述了改革基本原则: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用改革的方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将改革和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重要位置,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坚持规范推进改革,及时把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用制度和法律确立下来;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起来,确保各项改革平稳推进。

  按照李兴山的分析,“用改革的方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强调了改革依然是发展最主要的动力源,也强调了离开改革就很难做到又好又快发展;“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仅是改革的最终目的,而且是改革和发展取得成功的保障和前提;“及时把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用制度和法律确立下来”,也说明一些领域的改革亟待从过渡状态进入到制度层面,不能继续让一些非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行为仍处在灰色地带;“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起来”,说明改革进入纵深地带后,对全局的影响越来越大,对每一项改革力度和进度的拿捏,必须和全局的稳定统一起来。

  正如发改委体改司司长孔泾源近日所强调的,“改革必须由单兵突进、自发探索向整体推进、理性设计转变,必须由各行其是、政出多门向统一规范、政策一致转变。为此,要保证改革方向的正确性、措施的协调性,需要加强改革的统筹协调。否则,强势部门、强势利益集团的某些不恰当利益将会越来越强,而弱势群体的利益将得不到应有的关切。”

  行政体制改革成为“改革之首”

  因此,2007年,改革的重点开始将“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放在了各项改革的首位。这项在2005年和2006年文件表述中还置于末位的改革领域,已经被描述为“改革之首”。李兴山认为,一方面说明改革新阶段这项改革是事关全局的关键环节,另一方面也说明这项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大力推进的条件基本具备,甚至将成为下阶段改革的中心环节。

  “相对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来说,行政体制改革是整个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他告诉本刊记者,之所以说是重点,因为这项改革处于改革的中心地位。比如,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也离不开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国企改革的许多问题,看起来是企业的问题,实际上根子也在于政府。可以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四句话,句句都和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有关。

  之所以是难点,一方面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不但涉及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一些部门的既得利益,而且还涉及到整个的政治体制改革,因此具有较大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另一方面,如果说政府改企业、改农村尚且是革别人的命,而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是自己改自己,革自己的命,这也是此项改革的难点所在。

  李兴山指出,现在《意见》把行政体制改革放在第一位,说明改革时机已经成熟,到了势在必行的时候了。这也是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正在解决关键问题的标志,“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放在首要位置,甚至作为改革中心环节来抓,都不为过。”在他看来,这方面出现全面的实质性突破已经成为可能。

  目前,最值得关注的是《意见》中规定的国务院办公厅牵头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制定,中央编制办负责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国务院审改办牵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及监察部牵头的以行政首长为重点对象的行政问责制度。

  国资改革需要系统思维

  过去单纯集中于“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改革描述,此次《意见》表述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探索公有制多种有效实现形式”。

  对此,李兴山指出,改革从局部扩展到全面、从单项深入到综合,任何一项改革都难以“单兵突进”,必须综合配套进行。而继续局限在国企和国资范围进行改革,已经不能适应需要了,必须要以更加广阔的系统思维指导改革。这就是,在改革新阶段背景下,国企和国资管理体制改革也必须上升到一个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多种所有制形式良性运转的系统改革层面。

  因为,只有坚持和完善有利于各种所有制形式“共生共荣”的基本经济制度,营造出一个秩序井然、协调发展的多种所有制企业构成的“生态链”,才能为国企改革和国资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持久成功提供良性的环境,才能有助于培养更多更优秀企业进而提高国家竞争力。李兴山认为,这是一个更加开放的改革思路,也是发展空间更加广阔的改革方向。

  《意见》中,这项改革已经清晰化为国资改革、垄断行业和公用事业改革、大力发展非公经济三大领域。其中国资改革具体化为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国有大型企业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监管方式三大内容。

  不过,发改委宏观研究院研究员常修泽认为,目前这项改革仍然是所有改革中的难点问题。比如,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包括大中型国有企业改制上市有所进展,但依然面临很长的改革路程;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在组织上进一步确立,但内在机制的转换远未到位;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有新进展,但“扫尾”任务十分繁重;“央企”的布局有所调整,但距目标仍有较大距离。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制度已“浮出水面”,但实质性编制尚待启动;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和股权激励制度开始实行,但政策环境仍需改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基本建立,但“出资人角色”定位仍然有待探索;国有产权市场性交易有所展开,但监管制度建设尚待规范。

  垄断性行业改革的“攻坚”之战打得十分艰苦,由于不合理的利益格局仍未打破,垄断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不和谐问题依旧突出。

  因此,调整思维,从系统改革的角度打开局面,已经成为这项改革的新看点。

  用制度巩固农村改革成果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三年来取得了巨大成绩,基本扭转了被动局面。但李兴山认为,这些成绩大部分仍然属于阶段性成果,农村改革的制度性保障仍然不足、不牢固。如果不能尽快用法律和制度规范下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目标的实现就缺乏长效机制和有力的制度保障。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建设问题,还是一个改革问题。

  所以,《意见》将“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作为农村改革“1号任务”,进一步扩大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范围。抓紧制定乡村组织运转经费保障等方面的配套措施。积极探索化解乡村债务的措施和办法。同时,在完善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以及深化粮食流通体制和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等方面,给予重点安排。

  李兴山指出,在城乡分治的制度和政策安排下,城乡发展差距仍在扩大,“三农”问题十分突出,农村土地改革步伐缓慢,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还没有消除。

  因此,深化农村改革的思路和重点依然是,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重点推进县乡财政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健全农村公共服务、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解决农村经济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初步缓解“三农”问题;打破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消除依附于户籍之上的各项城乡居民不平等待遇;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加快城乡二元结构转换,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从而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奠定基础。

 [1] [2] 下一页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