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政生平简介
谭政,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原名谭世名,号举安。生于湖南湘乡楠竹山村。在东山小学读书期间,参加反帝爱国运动,后当过小学教员。1927年3月起先后在国民革命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特务营、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9连任文书、书记。9月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和三湾改编,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1团团部书记。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任第1团政治部宣传员、分队长。1928年2月任中共前敌委员会秘书。4月起先后任工农革命军(后称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31团秘书、4军3纵队队委秘书、4军军委秘书长、4军政治部训练部部长。参加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赣南、闽西苏区的斗争。1929年12月参加中共红4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1930年8月任红12军政治部主任兼教导大队党代表。1932年8月任红22军政治部主任。1933年1月起先后任红1军团第1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和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过漳州、水口、乐安宜黄战役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参与指挥红1师参加的许多重要战役战斗。重视总结战时政治工作经验,利用战斗间隙写出《新田夜间战斗政治工作报告》、《高兴圩以北战斗的政治工作报告》等文章。1936年6月,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学习。1937年6月任红军后方政治部主任。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副主任。1943年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与王稼祥等发出大量指导部队政治工作的文电,并在《八路军军政杂志》上发表《论革命军队的政治工作》、《论敌军工作的目的与方针》、《八路军新四军的干部政策》、《论八路军政治工作的传统与作风》等文章。1943年参与领导留守兵团开展整风运动,使部队取得很大进步。1944年4月,受中共中央委托,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作《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总结红军和八路军、新四军政治工作的经验,结合抗日战争时期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论述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性质、地位和基本方针、原则,并提出改革政治工作组织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意见。这个报告,是由他起草,经毛泽东、周恩来等修改和中共中央扩大的书记处会议讨论批准的,是继古田会议决议之后军队政治工作的又一重要历史文献,曾被列为全党全军各级领导干部的整风文件和固定教材。1983年3月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决定,将这一报告再次印发全军。1945年被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参与创建和巩固东北根据地的斗争。参与组织领导辽沈、平津等重大战役中的政治工作,针对部队进行大兵团作战和执行开辟新区任务的特点,提出政治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强调加强党委建设和土地改革政策教育,对执行城市政策纪律提出要求,组织开展以诉苦三查为主要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以及立功、战评、尊干爱兵等群众运动,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1949年组织指导部队学习和贯彻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精神,要求广大指战员以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强斗志,迎接新的任务;参与指挥第四野战军进行的渡江战役、衡宝战役、广西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暨第四野战军副政治委员、第三政治委员,兼干部管理部部长,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副书记、华南分局第三书记、华南军区政治委员等职。在领导部队执行解放海南岛等沿海岛屿和剿匪作战任务,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同时,针对战争基本结束后出现的新情况,加强部队的思想教育,整顿和加强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大力组织干部战士学习文化。1954年10月调任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第一副主任。1956年12月任总政治部主任,并任国防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参与修订《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草案)。组织全军进行深入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保证大规模整编任务的完成和各项正规化制度的建立;在全军普及文化教育,强调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并制定出文化教育和干部理论学习的长远规划;他经常深入部队,研究和指导建军新阶段的政治工作,强调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克服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重视贯彻军事训练中的群众路线,推动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1956年被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曾担任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是第一、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一、第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61年1月以后因受林彪陷害,被陆续撤销领导职务,后调任福建省副省长。"文化大革命"中,又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1975年8月起出任中共中央军委顾问。1979年3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予以正式平反。1988年11月6日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