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成都市总面积1.24万平方公里,下辖9区4市6县,户籍人口1082万人,是四川省省会、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早在2500多年前,古蜀王开明九世就在成都平原的腹心地带建都,取“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之意而名成都。公元前310年建城以来,成都就一直是四川盆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五大都会”、“扬一益二”的辉煌,先后被著名政治家诸葛亮誉之为“天府”,被唐代大诗人李白譬喻为“锦绣”之邦。
东汉(公元25~220年)时期,成都织锦业发达,故有“锦官城”(简称“锦城”)的美誉;五代后蜀时期(公元933~965年),城墙上遍植芙蓉,花开时花团锦簇,蔚为壮观,又有“芙蓉城”(简称“蓉城”)之称。
党中央关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后,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我市牢牢把握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成都的主题,紧密结合成都实际,从2003年开始在全市实施了以城乡一体化为核心、以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保障的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全市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乡面貌发生重大变化,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200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50亿元,增长13.8%,全口径财政收入489.1亿元,增长3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8.4亿元,增长34.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89元,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4905元,增长9.4%。
2004年9月,台湾电机电子同业公会在对大陆65个城市投资风险调查评估中,成都在其“极力推荐”的14个城市中名列第三,“投资环境”列第4位,并被列为大陆投资风险最低的城市之一。2004年,成都荣获“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 、“中国内地十佳商务城市”、“中国城市品牌营造大奖”等称号;2005年2月,荣获“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2005年6月,中国市长协会组织编写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3—2004年卷)》公布,成都在中国最具竞争力城市中排名第九、城市综合实力排名第九。2007年2月成都又被世界旅游组织,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称号。2007年6月9日,成都市被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二、文化名城千古蜀都源远流长
成都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从已经发现的宝墩古城遗址、金沙遗址考察,早在四、五千年以前,成都就已经成为古代蜀人的重要聚居区,出现了都邑的初型。2300多年前,成都正式成为了古代蜀国开明九世的都城。此后,曾经六次成为封建地方割据王朝的都城,其中最著名的是三国时期刘备在诸葛亮辅佐之下建立的蜀汉政权。在历史的长河中,成都从来就以文化兴盛著称。富于创造的成都人在经济、科技、人文诸方面创造出的很多中国第一、世界第一,铸就了这座文化名城的恒久魅力和迷人风采。
三、创业之都工业重镇突飞猛进
成都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综合性大型工业基地。全市已经形成38个行业大类和184个行业小类的综合工业体系。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械(含汽车)、食品(含烟草)四大主导产业的带领下,200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50亿元,增长13.8%,全口径财政收入489.1亿元,增长3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8.4亿元,增长34.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99.6亿元,增长30.9%,其中民间资金投入1050.2亿元,占55.3%;实际使用外资7.6亿美元,增长36.6%。
四、商贾之地西部之首
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万商云集的商贸集散地,市场建设如今已初步形成以城市为中心、市区县结合的市场网络,其辐射范围已从四川扩展到全国,甚至辐射到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市场规模及容量位居西部城市之首。2006年,实现对外贸易总额69.5亿美元,增长5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5.3亿元,增长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