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22日海拉尔消息(特派记者杨俊霞)“巍巍兴安岭,滚滚呼伦水。千里草原铺翡翠,天鹅飞来不想回”,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是确保首都北京和东北三省免受风沙侵袭的安全线、根治黄河和松辽河流域洪涝灾害的生命线。今天,呼伦贝尔市委书记曹征海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呼伦贝尔要以退为进,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
辽阔的土地,美丽的草原,茂密的森林,肥沃的农田,众多的河流,丰富的资源,构成了呼伦贝尔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风貌。这里各种植物生长茂盛,以植物为主体,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以及昆虫鸟类为客体所形成的食物链,对维护草原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著名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水草丰美,天然草场总面积12590万亩,被誉为“中国最美的草原”。近年来,数次沙尘暴席卷了整个北方,呼伦贝尔大草原沙化面积达到10%,原始森林几乎被砍伐殆尽,有些河流甚至断流,旱、涝、风灾频发。滚滚黄沙惊醒了人们盲日索取的梦幻,人们惊恐地发现,我们赖以生存的这片土地正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蚀。呼伦贝尔人认识到,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更要顾及自然在人类作用下的再生能力和自然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生态建设的重任刻不容缓地落在了当代地方领导的肩上。
“在其他地区,进意味着发展。在我们这里,退意味着发展”,呼伦贝尔市委书记曹征海说:“我们主要通过四退来维护美丽的大草原,担负生态线的重任。”四退首先是退耕,去呼伦贝尔退耕106万亩,今年退耕100万亩,十一五期间每年将退耕100万亩。退牧,草原上必须有牛羊,但超载过牧就会出现沙化现象,现在呼伦贝尔每年休牧2500万亩、禁牧2500万亩,年样年存储量也从600万头只,计划减少到400万头只,今年已经减少到500万头只。退伐,原来每年伐木600-700万立方米,现在降低到每年220万立方米,同时生长量大于1000万立方米。退小,就是减少小的污染型的工矿企业,小煤矿从300多各减少到30个,小冶炼只要冒烟就关,小火电在今年也关停了12个。
四退意味这广大呼伦贝尔人利益的损失。曹征海算了一笔大帐:如果这四个退改为进,呼伦贝尔GDP至少减少了10%点!但GDP能减少,农牧民以及林场工人的利益不能受到损伤。退伐,意味着很多伐木工人下岗,呼伦贝尔的低保人员达到22万,占内蒙古三分之一,主要因素就是退伐导致的伐木工人下岗。针对这一问题,呼伦贝尔着力培育接续产业,提高林木加工的深度,不卖原木卖加工品,增值弥补采伐顺势。减少耕地面积,就发展特色种植和养殖业,林区木耳以及养狐貂獭来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通过加快市区二三产业发展,加快多余劳动力的转移……为了保护中国最美的大草原,呼伦贝尔人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献出了更多的聪明才智。
有退也有进。肩负着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重任务的呼伦贝尔也将工业化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但书记曹征海说:“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我们坚决禁止”。呼伦贝尔的“进”也有四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型农牧林区建设、新型边境区域合作和新型服务业发展。在工业化发展上,呼伦贝尔重点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重点培育大型龙头企业,整合优势资源,建立乳、肉、粮油、薯(蔬菜)、饲草饲料、木材、特色种养等产业带,建设高标准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形成包装、仓储、运输、销售一体的延伸产业,打造“呼伦贝尔绿色食品”驰名品牌,开发玉米、油菜等生物能源。围绕满洲里口岸和俄、蒙边境的地域优势,呼伦贝尔大力发展开放型进出口产品加工业,不断提升进口木材落地加工水平,积极发展适应俄、蒙市场的家电、电子、信息等出口产品加工业。在新型服务业方面,呼伦贝尔以旅游和文化主导的服务业,去年吸引游客已经达到400万人次。
今天的呼伦贝尔正在慢慢找回退祛的绿色。草原湿地正在恢复往日的生机,植被复苏,野生鸟类重新找回它们的栖息地;兴安岭重现往日的苍茫与雄伟,樟子松、落叶松、白桦林漫山遍野,一泄千里,野生动物得以在它们的家园繁衍生息;草原上青草重新婆娑起来,白色的的芍药、红色的百合、紫色的飞燕、黄色的野菊和着蓝天白云把大草原点缀得浪漫多情。
|
中国最美丽的大草原 |
|
中国最美丽的大草原 |